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港口管理及现状 | 第12-20页 |
·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港口管理体制的沿革及现状 | 第13-15页 |
·港口管理体制的沿革 | 第13-14页 |
·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第14-15页 |
·港口吞吐量统计现状 | 第15-17页 |
·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15-16页 |
·规模以外的其他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16-17页 |
·港口吞吐量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第3章 国外港口吞吐量统计现状 | 第20-26页 |
·日本港口管理、统计现状 | 第20-21页 |
·日本港口管理 | 第20页 |
·日本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20-21页 |
·欧共体国家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21页 |
·美国港口管理、统计现状 | 第21-25页 |
·美国港口管理 | 第21-23页 |
·美国港口统计 | 第23-25页 |
·国内外港口吞吐量统计体制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方法选择 | 第26-29页 |
·沿海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26-27页 |
·内河港口吞吐量统计 | 第27-29页 |
第5章 港口吞吐量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 第29-53页 |
·抽样调查基本理论 | 第29-32页 |
·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基本抽样方法 | 第30-31页 |
·抽样调查方法的特点 | 第31-32页 |
·抽样框与抽样单元的选定 | 第32-37页 |
·以港口生产企业为抽样单元 | 第33-34页 |
·以港航监督所站为抽样单元 | 第34-35页 |
·以港口为抽样单元 | 第35-37页 |
·综合评价和建议 | 第37页 |
·采用目录抽样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0页 |
·抽样设计中辅助变量的选定 | 第40页 |
·特异数据的特殊处理 | 第40-41页 |
·采用目录抽样、PPS抽样HANSEN-HURWITZ估计方法的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 第41-45页 |
·必调查层与抽样调查层的分层界限确定 | 第41-43页 |
·样本量测算 | 第43-44页 |
·具体抽样设计 | 第44页 |
·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的计算公式 | 第44-45页 |
·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比估计方法的抽样调查方案设计 | 第45-51页 |
·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46页 |
·采用比估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46-47页 |
·样本量确定 | 第47-49页 |
·具体的抽样设计 | 第49-50页 |
·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的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采用虚拟港口方法解决部分港口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 第51-53页 |
第6章 具体抽样调查方案的选择及检验 | 第53-59页 |
·具体抽样调查方案的选择 | 第53页 |
·抽样调查方案的验证 | 第53-59页 |
第7章 抽样调查方案的推广及相应的可行性验证 | 第59-68页 |
·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抽样调查方案 | 第59-60页 |
·必调查层的分层界限和样本量确定 | 第59页 |
·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估计量及其精度的测算 | 第59-60页 |
·分水系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抽样调查方案 | 第60-64页 |
·分水系必调查层的分层界限和样本量确定 | 第60-61页 |
·全国分水系内河港口吞吐量估计量精度测算 | 第61-64页 |
·分货物种类港口吞吐量抽样调查方案 | 第64-68页 |
·辅助变量的选取 | 第64-65页 |
·全国沿海港口分货类吞吐量的推算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