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径向钕铁硼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传统永磁电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 第10-11页 |
·径向钕铁硼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优越性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稀土永磁电机发展前景展望 | 第13页 |
·优化设计 | 第13-15页 |
·传统电机优化设计 | 第13-14页 |
·电机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设计难点 | 第15页 |
·设计语言的选择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径向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理论 | 第17-33页 |
·基本结构 | 第17页 |
·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转子磁路结构 | 第19-20页 |
·径向励磁磁势产生的气隙磁场 | 第20-23页 |
·气隙单边有槽时的气隙谐波磁导 | 第20-22页 |
·径向励磁磁势产生的气隙磁场 | 第22-23页 |
·电机的电磁转矩 | 第23-28页 |
·径向永磁式低速同步电动机电磁转矩的一般公式 | 第23-26页 |
·有效转矩及极槽配合 | 第26-27页 |
·谐波转矩 | 第27-28页 |
·电势平衡方程式与向量图 | 第28-30页 |
·稳态运行性能分析计算 | 第30-33页 |
·电磁转矩 | 第30-32页 |
·最大电磁转矩 | 第32-33页 |
3 径向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 | 第33-44页 |
·主要技术条件及主要尺寸确定 | 第33-34页 |
·主要技术条件 | 第33页 |
·主要尺寸的选择 | 第33-34页 |
·定转子结构设计 | 第34-37页 |
·定子齿数及转子极对数 | 第34-35页 |
·定子绕组 | 第35页 |
·定子冲片 | 第35-36页 |
·转子冲片 | 第36-37页 |
·电磁计算 | 第37-41页 |
·气隙比磁导的计算 | 第37页 |
·磁路计算 | 第37-41页 |
·绕组参数与性能计算 | 第41-44页 |
·绕组参数计算 | 第41-42页 |
·性能计算 | 第42-44页 |
4 电机优化设计 | 第44-57页 |
·电机优化的目的 | 第44页 |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44-57页 |
·遗传算法 | 第45-52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5页 |
·遗传算法的优点 | 第45页 |
·遗传算法的步骤 | 第45-52页 |
·最优保存策略 | 第52页 |
·确定算法终止条件 | 第52页 |
·复合形法 | 第52-55页 |
·复合形法简介 | 第52-53页 |
·复合形法的优点 | 第53页 |
·复合形法的步骤 | 第53-55页 |
·初始复合形的改进 | 第55页 |
·混合优化算法 | 第55-57页 |
5 计算机辅助电机优化设计 | 第57-68页 |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57页 |
·优化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57页 |
·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 | 第57-58页 |
·约束条件的选择 | 第58-59页 |
·优化程序设计 | 第59-65页 |
·常量给定及变量说明 | 第59页 |
·总体结构 | 第59-60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60-65页 |
·优化结果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