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1 立题依据 | 第8-9页 |
2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骶髂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 第9-10页 |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有限元方法的原理及在骨科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 | 第10-13页 |
实验一 骶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1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材料 | 第13-14页 |
·步骤和方法 | 第14-16页 |
2 模型的验证 | 第16-17页 |
3 结果 | 第17-18页 |
·骨盆和骶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页 |
·骨盆和骶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自身验证 | 第17-18页 |
4 力学行为的验证 | 第18-20页 |
·三种体位下骶髂复合体应力的变化 | 第18-20页 |
·三种体位下骶骨位移的变化 | 第20页 |
5 讨论 | 第20-25页 |
·建立骨盆和骶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难度和对策 | 第20-23页 |
·不同体位下骶髂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骨盆环的应力传导规律 | 第23-24页 |
·骶髂关节的运动规律 | 第24-25页 |
6 结论 | 第25-27页 |
附图表(实验一) | 第27-28页 |
附图4 实验一的全部流程示意图 | 第28-35页 |
实验二 骶髂复合体稳定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 第35-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39页 |
·各组实验中骶骨的X、Y、Z向位移 | 第36-37页 |
·骶髂关节面应力和髂骨位移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骨盆环应力分布和传导的规律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8页 |
·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的解剖构成和生物力学特性 | 第39-43页 |
·骶髂复合体损伤与骨盆骨折分型的关系 | 第43-45页 |
·实验结果及实验方法分析 | 第45-48页 |
4 结论 | 第48-50页 |
附图表(实验二) | 第50-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