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债权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第13-22页 |
·企业契约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 | 第13-15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13页 |
·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 | 第13-15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6页 |
·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 | 第16-17页 |
·国外公司治理中债权人参与模式 | 第17-22页 |
·英美企业债权人参与模式 | 第18-19页 |
·日德企业债权人参与模式 | 第19-20页 |
·对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20-22页 |
3 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我国的融资制度与公司治理的发展 | 第22-24页 |
·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变迁 | 第22-23页 |
·我国融资制度的变迁 | 第23-24页 |
·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 | 第24-27页 |
·我国银企关系的过去和现状 | 第24-25页 |
·中国债权人债权的治理作用不明显 | 第25-26页 |
·债权人治理机制不明显的主要表现 | 第26-27页 |
·我国债权人治理机制不存在的主要原因 | 第27-30页 |
·政府及法律方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银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4 构建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与机制 | 第30-40页 |
·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重塑银企关系 | 第30-32页 |
·完善银行自身的运作机制 | 第30-31页 |
·塑造新型的银企关系 | 第31-32页 |
·构建债权人治理的具体机制 | 第32-40页 |
·构建银行派出董事制度 | 第33-35页 |
·银行派驻监事制度 | 第35-36页 |
·区别不同资产负债率,选择不同参与模式 | 第36-37页 |
·建立合理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