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电波传播、传播机理论文

MIMO信道电波传播特性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研究发展状况与本文工作第14-16页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16-18页
     ·主要工作第16-17页
     ·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篇章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MIMO信道基础第19-34页
   ·MIMO信道模型第19-21页
     ·MIMO系统的物理模型第20页
     ·Z MIMO信号模型第20-21页
   ·MIMO信道容量第21-23页
   ·MIMO无线信道分析和空间相关系数模型概述第23-25页
     ·单空间相关系数模型第23-25页
   ·假定条件和信道参数第25-29页
     ·天线相关假设第25页
     ·功率延迟分布(P DP)第25-29页
   ·空间相关和衰落相关第29-32页
     ·相关系数第29-30页
     ·衰落相关分布第30页
     ·相关延迟分布第30-31页
     ·瑞利衰落假设第31-32页
   ·电波传播与MIMO信道参数第32-34页
第三章 射线跟踪与MIMO信道仿真第34-48页
   ·MIMO信道的仿真工具第34-37页
     ·射线跟踪基本原理第35页
     ·射线发射法第35-37页
     ·镜像法第37页
   ·射线跟踪的详细计算第37-42页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第37页
     ·电波的反射及折射第37-38页
     ·粗造表面的电波反射第38-39页
     ·粗造表面电波的散射第39页
     ·墙的透射第39页
     ·单层相同结构的反射及折射第39-41页
     ·散射损耗计算第41-42页
     ·信号相位第42页
     ·传播时间延迟第42页
   ·射线跟踪的加速算法第42-44页
     ·多面体面模型中“阴影测试法”第42-43页
     ·多面体及其形态模型第43页
     ·可视化射线追踪技术第43-44页
   ·仿真参数的正确选择第44-48页
     ·射线反射阶数的选择第45页
     ·射线跟踪维数的选择第45页
     ·射线角间隔的选择第45-46页
     ·天线主波瓣上金属物体的处理第46-48页
第四章 介电常数测定第48-62页
   ·材料结构第48-50页
     ·内含金属丝的强化玻璃第49页
     ·石膏板第49页
     ·木门第49页
     ·天花板和地板第49-50页
     ·混凝土柱子第50页
   ·测量用天线第50-51页
   ·测量的建立第51-53页
     ·传输系数的测量第52页
     ·反射系数的测量第52-53页
   ·数据处理第53-56页
     ·测量结果从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第53-54页
     ·时间栅第54-55页
     ·FFT及传输系数和反射系数第55-56页
   ·介电常数第56-60页
     ·内含金属丝的强化玻璃第57-59页
     ·木制门第59-60页
     ·石膏板第60页
   ·结果与结论第60-62页
第五章 频率5.8GHz的仿真和测量第62-85页
   ·WAY实验室描述及信道测量第62-63页
   ·WAY实验室的仿真第63-66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仿真参数的选择第65-66页
   ·WAY实验室测量和仿真结果第66-70页
     ·简述第67页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第67页
     ·窗函数的应用第67-68页
     ·IDFT第68页
     ·仿真结果的数据处理第68-70页
   ·WAY实验室测量和仿真结果的对比第70-80页
     ·功率延迟分布第70-73页
     ·接收功率第73-76页
     ·RMS延迟扩散第76-77页
     ·在Φ(水平)和θ(垂直)平面的RMS角扩散第77-79页
     ·结果汇总及误差分析第79-80页
   ·射线数据统计第80-83页
     ·到达角的统计数据第80-82页
     ·射线功率随传播时间的衰减统计第82页
     ·射线功率数据统计第82-83页
     ·射线传播时间统计第83页
   ·结论第83-85页
第六章 频率2.25GHz的仿真与测量第85-109页
 6.I EH实验室1描述第85-86页
   ·信道测量第86-87页
   ·仿真模型建立第87-88页
   ·仿真参数选择第88-89页
   ·数据处理第89-91页
   ·一号金属柜子在和不在实验室时测量和仿真第91-96页
     ·功率延迟分布第91-92页
     ·接收功率第92-94页
     ·RMS延迟扩散第94-96页
   ·一号金属柜是否在实验室其他仿真结果的比较第96-101页
     ·角扩散第96-98页
     ·射线到达角的统计第98-100页
     ·射线功率和传播时间的统计第100-101页
   ·周围房间、桌子、天花板等的影响第101-108页
     ·接收机平行于一号金属柜子放置的仿真第101-102页
     ·仿真一次和两次衍射结果比较第102页
     ·不同天花板仿真结果的比较第102-103页
     ·桌子影响的仿真第103-106页
     ·实验室周围房子影响的仿真结果比较第106-107页
     ·接收机线2的仿真和测量第107-108页
   ·结果和结论第108-109页
第七章 频率60GHz的仿真和测量第109-124页
   ·EH实验室2的测量第109-110页
   ·EH实验室2的仿真第110-112页
     ·仿真的建立第111页
     ·仿真参数第111-112页
   ·仿真和测量结果第112-115页
     ·发射天线1.4米高第112-113页
     ·发射天线1.9米高第113-114页
     ·发射天线2.4米高第114-115页
     ·结果比较第115页
   ·有无金属窗帘的仿真比较第115-118页
     ·发射天线1.4米高第115-116页
     ·发射天线1.9米高第116-117页
     ·发射天线2.4米高第117-118页
     ·仿真结果比较第118页
   ·不同发射天线高度有、无金属窗帘射线特性第118-123页
     ·实验室内无金属窗帘射线特性第119-121页
     ·实验室内有金属窗帘射线特性第121-122页
     ·射线统计结果比较第122-123页
   ·结论第123-124页
第八章 传播环境与MIMO信道相关系数第124-158页
   ·相关系数、时间延迟扩散、角扩散的定义第124页
   ·实验室结构第124-125页
   ·WAY实验室和EH实验室仿真描述第125-127页
   ·不同时间分辨率与相关系数的关系第127-128页
   ·天线极化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28-135页
     ·发射天线垂直与斜45度时的相关系数第128-129页
     ·不同极化接收机之间的相关系数第129-133页
     ·不同极化发射机之间的相关系数第133-135页
   ·不同收发天线距离与相关系数第135页
   ·衍射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35-140页
     ·不考虑衍射和考虑一次衍射相关系数的比较第136-137页
     ·考虑一次衍射和两次衍射相关系数的比较第137-138页
     ·WAY实验室内衍射的作用第138-140页
   ·反射、透射阶数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40-141页
   ·金属柜、桌子、天花板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41-145页
     ·一号金属柜在和不在实验室相关系数的比较第141-143页
     ·桌子在实验室和不在实验室相关系数的比较第143-144页
     ·不同天花板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44-145页
   ·四并排接收机和接收机线3的相关系数第145-146页
   ·多接收、多发射天线之间的相关系数第146-152页
     ·WAY实验室仿真描述第147-148页
     ·多接收机间的相关系数第148-151页
     ·多发射机间的相关系数第151-152页
   ·EH实验室接收线2仿真描述第152-155页
     ·多发射机间的相关系数第153-154页
     ·多接收机间的相关系数第154-155页
   ·不同天线阵取向对相关系数的影响第155-156页
   ·结论第156-158页
第九章 不同频率的传播特性第158-172页
   ·墙壁的吸收作用第158-160页
   ·不同频率的场强覆盖第160-162页
   ·不同频率的时间延迟扩散和角扩散及射线特性第162-171页
     ·三个发射机所在房间的时间延迟扩散和角扩散第162-165页
     ·三发射机所在房间的射线特征第165-168页
     ·发射机1所在房间接收机的时间延迟扩散和角扩散第168-170页
     ·发射机1的射线特性第170-171页
   ·结论第171-172页
附录第172-179页
 附录A 到达(?)平面的射线统计第172-173页
 附录B:到达(?)平面的射线统计第173-176页
 附录C 射线功率延迟分布第176页
 附录D:射线功率CDF第176-177页
 附录E 射线延迟CDF第177-179页
结论和建议第179-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成果鉴定第191-192页
 一、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91-192页
 二、博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思路
下一篇:品牌成长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