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研究方法论文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24页
   ·引言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22页
     ·攻击性及攻击行为的研究第10-13页
     ·人际宽恕的研究第13-20页
     ·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第20-22页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2页
   ·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理论意义第22页
     ·实践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施测第24-26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被试第24页
     ·研究工具第24-25页
   ·施测程序与方法第25-26页
     ·培训主试第25页
     ·施测第25页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第25-26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6-42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现状研究第26-34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整体情况第26-27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第27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专业差异第27-28页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28-29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第29-31页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31-32页
     ·恋爱与否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32-33页
     ·本专科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特点第34-38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整体情况第34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性别差异第34-35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专业差异第35页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第35-36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年级差异第36-37页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第37页
     ·恋爱与否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第37-38页
     ·本专科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第38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第38-42页
     ·宽恕特质与情景宽恕水平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攻击行为倾向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差异研究第38-40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第40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0-42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42-50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现状研究第42-44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第42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专业差异第42页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42-43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第43页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43页
     ·恋爱与否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第43-44页
     ·本专科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的差异分析第44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特点第44-47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4-45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专业差异分析第45-46页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第46页
     ·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年级差异分析第46页
     ·不同家庭来源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第46页
     ·恋爱与否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第46-47页
     ·本专科大学生人际宽恕的差异分析第47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第47-50页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宽恕特质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第47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相关分析第47-49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49-50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第50-52页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第52-56页
   ·教育建议与干预措施第52-54页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宽恕水平第52-53页
     ·关注特殊群体的攻击行为倾向问题第53-54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54-55页
   ·今后努力的方向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3页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完美主义者的情绪特点研究
下一篇: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