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释明权

导论第1-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 释明权制度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三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释明权的本体第16-28页
 第一节 释明权的界定第16-23页
  一、释明权的概念与内容第16-17页
  二、释明权的行使主体第17页
  三、释明权的种类第17-19页
  四、释明权行使的阶段第19-22页
  五、释明权的性质第22-23页
 第二节 释明权制度的功能第23-28页
  一、能够维护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第23-24页
  二、是防止突袭性裁判的有效手段第24页
  三、有助于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第24-26页
  四、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第26-28页
第二章 释明权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第28-41页
 第一节 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下的释明权制度第28-31页
  一、职权主义与释明权制度第28-29页
  二、当事人主义与释明权制度第29-31页
 第二节 不同国家(地区)的释明权制度第31-41页
  一、美国和英国的释明权制度立法与实践第32-34页
  二、德国的释明权制度立法与实践第34-36页
  三、日本的释明权制度立法与实践第36-38页
  四、法国的释明权制度立法与实践第38页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释明权制度立法与实践第38-41页
第三章 释明权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第41-59页
 第一节 释明权制度在我国构建的必要性第41-43页
 第二节 释明权制度引进的可能性第43-44页
 第三节 建立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立法建议第44-59页
  一、释明权的性质第45页
  二、释明权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5-46页
  三、释明权的行使原则第46-49页
  四、释明权的主体第49页
  五、释明权的内容第49-52页
  六、行使释明权的条件第52-53页
  七、释明权的法律效力第53-54页
  八、释明权行使的方法第54-55页
  九、释明权的行使阶段第55-57页
  十、释明权不当行使的救济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后记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脏基质细胞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Web信息分类与自动摘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