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四川省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及其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9-10页
  (一)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研究目的第9-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关于农民集中居住的理论研究综述第10-11页
   1、影响农民集中居住的因素研究第10页
   2、农民集中居住的实施步骤研究第10页
   3、农民集中居住后续发展的相关支持研究第10-11页
  (二) 关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实践研究综述第11-12页
   1、国内农民集中居住的实践第11页
   2、国外乡村建设和集中居住实践借鉴第11-12页
  (三)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研究评述第12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法第14页
   2、统计分析法第14页
   3. 关键知情人访谈法第14页
   4. 实地考察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农民集中居住的理论体系第15-18页
 一、基本概念第15页
  (一) 农民集中居住第15页
  (二) 人口迁移第15页
  (三) 农村社区第15页
 二、相关学科理论第15-18页
  (一) 人口城市化理论第16页
  (二) 人口迁移理论第16页
  (三) 社区人口理论第16-18页
第三章 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现状、特征及问题第18-22页
 一、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形态第18-19页
 二、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现状及特征第19-20页
  (一) 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现状第19-20页
  (二) 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总体特征第20页
 三、四川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对农村社区发展的负面影响第20-22页
  (一) 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农村社区发展缺乏活力第20-21页
  (二) 地理位置偏远,农村社区发展动力不足第21页
  (三) 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区发展难以为继第21页
  (四) 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村社区经济水平难以大幅提升第21页
  (五)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农村社区发展空间受限第21-22页
第四章 四川省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实践第22-26页
 一、四川省农民集中居住模式介绍第22-25页
  (一) 城镇辐射带动模式第22页
  (二) 工程建设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第22-23页
  (三) 扶贫开发模式第23页
  (四) 农村土地整治带动模式第23页
  (五) 灾后重建集中安置模式第23-24页
  (六) 其它模式第24-25页
   1、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催生型第24页
   2、乡村旅游发展型第24页
   3、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治理)带动型第24-25页
 二、与其它人口迁移方式的比较特点第25-26页
  (一) 村集体组织地域内部的人口迁移第25页
  (二) 政府主导下的人口迁移第25页
  (三) 有较为明晰的迁移预期收益第25页
  (四) 迁移后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25-26页
第五章 四川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对农村社区产生的影响第26-30页
 一、影响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分析第26-27页
  (一) 地理位置因素第26页
  (二) 资源因素第26页
  (三) 经济因素第26页
  (四) 公共服务设施因素第26页
  (五) 社区人口结构因素第26-27页
 二、四川省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第27-30页
  (一) 积极影响第27页
   1、推动了农村社区布局与城镇体系的融合第27页
   2、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第27页
   3、实现了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化利用第27页
   4、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有了标准可依第27页
  (二) 产生的问题第27-30页
   1、农民居住空间变迁与生活方式变迁不协调第27-28页
   2、部分社区居民在集中居住后存在实际困难或经济损失第28页
   3、部分农民后续发展可能难以得到保障第28页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达标第28页
   5、农民集中居住区“空心村”现象依然存在第28-30页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第30-32页
 一、指导思想第30页
 二、基本原则第30-31页
  (一)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自治的原则第30页
  (二) 产业配套发展和就业优先的原则第30页
  (三) 坚持统筹兼顾、逐步完善的原则第30-31页
 三、对策和建议第31-32页
  (一) 完善相关部门规划实施工作的协调和衔接第31页
  (二) 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民增收第31页
  (三)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合理退出机制第31页
  (四) 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培养社区居民文明生活方式第31-32页
第七章 结论第32-34页
 一、研究结论第32-33页
  (一) 从理论层面看,农民集中居住是一种不完全不彻底的人口城市化模式第32页
  (二)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由于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偏差,农民集中居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第32-33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附件一 基层负责人访谈提纲第36-37页
附件二 农村集中居住区调查问卷表第37-38页
附件三 农村居民聚居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个人简历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机依赖性尺度变量探索
下一篇:社区工作者的参与式培训研究--以成都市芳草街道办事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