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猕猴概述 | 第12-13页 |
·猕猴分布及分类 | 第12页 |
·猕猴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 第13-21页 |
·MHC的起源和进化 | 第14页 |
·MHC基因定位及其命名 | 第14-15页 |
·MHC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 | 第15-18页 |
·MHC功能及应用 | 第18-21页 |
·猕猴MHC(Mamu)Ⅱ类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多态性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MamuⅡ类基因的结构和定位 | 第21-22页 |
·MamuⅡ类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MamuⅡ类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DGGE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DGGE在MHC研究中的运用 | 第29-30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6页 |
·实验动物及样本处理 | 第3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主要试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33-36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6-3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页 |
·DNA溶液浓度的检测 | 第36-37页 |
·Mamu-DRB外显子2序列的扩增 | 第37-38页 |
·引物的选择与设计 | 第37页 |
·Mamu-DRB二号外显子的一次PCR扩增 | 第37-38页 |
·PCR产物电泳检测 | 第38页 |
·PCR产物的DGGE检测及条带回收 | 第38-42页 |
·PCR产物的DGGE检测 | 第38-39页 |
·回收条带的二次PCR扩增 | 第39页 |
·克隆测序 | 第39-42页 |
·序列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43页 |
·PCR产物检测结果 | 第43-46页 |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43-44页 |
·Mamu-DRB一次PCR扩增产物的DGGE分离 | 第44-45页 |
·二次PCR产物的克隆结果 | 第45-46页 |
·DRB基因exon 2序列变异性分析 | 第46-55页 |
·Mamu-DRB等位基因在川西北猕猴群体中的频率分布 | 第47-51页 |
·猕猴DRB等位基因exon2的自然选择性检验 | 第51-52页 |
·猕猴DRB等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52-53页 |
·Mamu-DRB等位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 第53-55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分析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62页 |
·样本选取 | 第55-56页 |
·PCR条件和引物设计 | 第56-57页 |
·DGGE | 第57-58页 |
·电泳条件的优化 | 第57页 |
·变性梯度的确定 | 第57页 |
·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MHC-DR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58-62页 |
·MHC-DRB基因与种群生存力的关系 | 第58-59页 |
·Mamu-DRB基因的种群特异性分析 | 第59-61页 |
·自然选择作用 | 第61页 |
·MHC-DRB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