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21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模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配合力研究现状第9-11页
     ·配合力分析方法第9-10页
     ·配合力研究进展第10-11页
   ·拓宽玉米种质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第11-12页
     ·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现状第11-12页
     ·拓宽玉米种质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第12页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第12-13页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的方法第13-17页
     ·系谱分析法第14页
     ·数量遗传学分析方法第14-15页
     ·同工酶方法第15页
     ·分子标记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引言第17-18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试验材料第18-19页
   ·试验方法第19页
   ·田间及室内性状考查第19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19-21页
     ·方差分析第19页
     ·配合力分析第19-20页
     ·杂种优势分析第20页
     ·典型相关分析第20页
     ·遗传模型分析第20-21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21-41页
   ·产量结果分析第21-25页
     ·产量的显著性检验第21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21页
     ·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和杂种优势分析第21-24页
     ·亲本产量配合力分析第24-25页
   ·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25-30页
     ·主要株型性状的基因型方差分析第25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25-26页
     ·一般配合力分析第26-28页
     ·特殊配合力分析第28-29页
     ·遗传参数分析第29-30页
   ·穗粒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30-35页
     ·穗粒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第30-31页
     ·一般配合力分析第31-33页
     ·特殊配合力分析第33-34页
     ·遗传参数分析第34-35页
   ·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5-38页
     ·株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5-36页
     ·穗粒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6页
     ·株型性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第36-38页
   ·遗传模型测验第38-41页
     ·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测验第38-39页
     ·穗粒性状的遗传模型测验第39-41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41-43页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1页
   ·讨论第41-43页
     ·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第41页
     ·玉米株型性状与穗粒性状的遗传效应问题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附录第48-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