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9页 |
|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 第9-17页 |
| ·县域经济基本理论 | 第9-10页 |
| ·区域主导产业理论 | 第10-11页 |
| ·区域经济学关于主导产业的理论 | 第11-15页 |
| ·产业经济学关于主导产业的理论 | 第15-17页 |
| 2 垫江县生物资源及其特点 | 第17-21页 |
| ·垫江县简介 | 第17页 |
| ·垫江县生物资源种类及发展规模 | 第17-20页 |
| ·垫江牡丹 | 第17-18页 |
| ·垫江白柚 | 第18页 |
| ·垫江柑桔 | 第18页 |
| ·垫江酱瓜 | 第18页 |
| ·垫江香料 | 第18-19页 |
| ·垫江油菜 | 第19页 |
| ·垫江优质粮食 | 第19页 |
| ·垫江蚕茧 | 第19页 |
| ·垫江畜牧业 | 第19-20页 |
| ·垫江县生物资源的特点 | 第20-21页 |
| ·生物资源小而散,规模不够 | 第20页 |
| ·科技含量低,加工增值不够 | 第20页 |
| ·产业化水平低,带动作用不强 | 第20-21页 |
| 3 发展垫江县主导产业——生物产业 | 第21-26页 |
| ·发展垫江县生物产业的有利条件 | 第21-22页 |
| ·政策优惠 | 第21-22页 |
| ·劳动力成本低 | 第22页 |
|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 第22页 |
| ·发展垫江县生物产业的约束条件 | 第22-24页 |
| ·暂时的地理区位劣势 | 第22页 |
| ·农村市场化程度低 | 第22-23页 |
| ·农业科技水平及推广应用水平低 | 第23页 |
| ·资金不足,龙头企业缺乏 | 第23-24页 |
| ·垫江县生物产业的发展战略 | 第24-26页 |
| ·发展主导产业推动生物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 第24页 |
|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 第24-25页 |
| ·加强与生物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 第25页 |
| ·增强与改进垫江县政府的产业导向职能 | 第25-26页 |
| 4 区域政府在发展区域主导产业中的作用 | 第26-32页 |
| ·区域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 ·区域政府实施产业导向的必要性和条件 | 第27-28页 |
| ·欠发达地区培育主导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 | 第27-28页 |
| ·区域政府在欠发达地区开发新兴主导产业上的优势 | 第28页 |
| ·垫江县政府在主导产业培育中的作为 | 第28-32页 |
| ·创造“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环境 | 第29页 |
| ·降低生物产业投资风险,培育创业的投融资环境 | 第29-30页 |
| ·提供创新服务,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 第30页 |
| ·设计招商,实行专业化服务 | 第30页 |
| ·支持、协助、引导企业开拓区外市场 | 第30-32页 |
| 5 案例分析 | 第32-40页 |
| ·垫江县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垫江牡丹的历史及特点 | 第32-33页 |
| ·垫江牡丹产业现状 | 第33页 |
| ·垫江县发展牡丹产业的意义 | 第33页 |
| ·垫江县牡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 ·发展垫江县牡丹产业的对策 | 第35-40页 |
| ·发展垫江牡丹观光产业 | 第35-36页 |
| ·发展垫江牡丹深加工产业 | 第36-40页 |
| 6 总结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45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