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正交异性钢箱梁局部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钢箱梁的局部稳定问题第10-11页
  1.1.1 钢箱梁在桥梁结构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第10页
  1.1.2 桥梁结构的稳定性概述第10-11页
  1.1.3 自锚式悬索桥和密索体系斜拉桥的稳定问题第11页
 1.2 钢箱梁的局部稳定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课题来源第13-16页
  1.3.1 三汊矶大桥的工程概况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3.4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2章 加劲板的线弹性稳定分析及合理构造研究第16-31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板和加劲板的屈曲临界应力的理论解及各国规范的规定第16-25页
  2.2.1 单向均匀受压薄板的临界荷载第16-17页
  2.2.2 各国规范对板局部稳定性的规定第17-19页
  2.2.3 以肋条加强的板的稳定性的理论解第19-20页
  2.2.4 各国规范关于加劲板的规定第20-24页
  2.2.5 对各国规范的评述第24-25页
  2.2.6 运用规范对三汉矶大桥加劲板的计算第25页
 2.3 加劲板的合理构造及屈曲特性第25-30页
  2.3.1 U形闭口加劲板的合理构造及屈曲特性第26-28页
  2.3.2 开口加劲板的合理构造及屈曲特性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加劲板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第31-47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非线性问题概述第31-36页
  3.2.1 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方法第31-32页
  3.2.2 材料非线性概述第32-33页
  3.2.3 非线性方程组解法第33-36页
 3.3 加劲板极限承载力的判定准则第36页
 3.4 加劲板的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和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6-40页
  3.4.1 加劲板初始缺陷的确定第36-37页
  3.4.2 加劲板的残余应力第37-39页
  3.4.3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9-40页
 3.5 无加劲板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第40-42页
 3.6 闭口加劲板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第42-43页
 3.7 开口加劲板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第43-46页
 3.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钢箱梁的局部稳定模型试验与比较第47-69页
 4.1 概述第47页
 4.2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47-48页
 4.3 模型制作和试验方案的设计第48-55页
  4.3.1 模型相似原理和相似比第48-49页
  4.3.2 模型设计第49-51页
  4.3.3 模型制作第51页
  4.3.4 试验荷载设计和模型计算第51-53页
  4.3.5 试验内容及加载工况第53-54页
  4.3.6 测试内容及方法第54-55页
 4.4 第一个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5-61页
  4.4.1 概述第55-56页
  4.4.2 应力和变形测试结果第56-59页
  4.4.3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第59-60页
  4.4.4 第一个模型试验的结论第60-61页
 4.5 第二个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第61-66页
  4.5.1 模型修改及两个模型之间的差别第61页
  4.5.2 加载程序第61-62页
  4.5.3 第二个模型试验现场照片及破坏现象描述第62-63页
  4.5.4 应力测试结果第63-64页
  4.5.5 变形测试结果第64-65页
  4.5.6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第65-66页
  4.5.7 第二个模型试验的结论第66页
 4.6 初始几何缺陷对模型影响的分析第66-68页
  4.6.1 概述第66-67页
  4.6.2 考虑初始缺陷的空间有限元分析及分析结果第67-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汽丰田物流外包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渗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