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7-9页 |
1、关于政权稳定及政权建设问题的研究 | 第7页 |
2、关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 | 第7-8页 |
3、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 | 第8页 |
4、关于执政党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 | 第8-9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2.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四)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3.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一、 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的政权稳定 | 第11-20页 |
(一) 政权稳定解析 | 第11-15页 |
1. 政权稳定的含义 | 第11-12页 |
2. 影响政权稳定的因素是多元的 | 第12-15页 |
(二) 中国执政党建设与政权稳定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17页 |
1. 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固与否与政权稳定休戚相关 | 第15页 |
2. 执政党执政水平的高低影响政权稳定的程度 | 第15-16页 |
3. 执政党权威是否形成决定政权稳定能否实现 | 第16-17页 |
(三) 执政党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 中国执政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第17-18页 |
2. 中国执政党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3. 中国执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会危及政权稳定 | 第20页 |
二、 当代中国政权稳定的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一) 当代中国政权的稳定毋庸置疑 | 第20-22页 |
1. 政权体系比较稳定 | 第20-21页 |
2. 政治过程合理有序 | 第21页 |
3. 民众政治认同度比较高 | 第21-22页 |
4.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第22页 |
(二) 当前中国政权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 第22-26页 |
1.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影响政权的稳定 | 第22-24页 |
2.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考问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 第24页 |
3. 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削弱了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 | 第24-25页 |
4.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破坏政权稳定的社会基础 | 第25-26页 |
三、 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政权稳定的路径选择 | 第26-38页 |
(一) 保持政权稳定的关键——永葆执政党的先进性 | 第26-30页 |
1. 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构以增强自身执政的合法性 | 第26-28页 |
2.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凝聚党心民心 | 第28-29页 |
3.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维护执政党的权威与形象 | 第29-30页 |
(二) 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环节——强化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30-34页 |
1. 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 | 第30-31页 |
2.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 第31-32页 |
3. 努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 第32-34页 |
(三) 凝聚党心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 | 第34-38页 |
1. 处理好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内团结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2.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 第35-36页 |
3. 完善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理顺党内权利运行机制 | 第36-37页 |
4. 积极推动党内基层民主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