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雷暴云模式起电放电的改进和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雷暴云-电模式起电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雷暴云-电模式放电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三维雷暴云模式介绍 | 第12-20页 |
| ·三维雷暴云模式框架介绍 | 第12页 |
| ·三维雷暴云模式起电、放电过程参数化的介绍 | 第12-14页 |
| ·起电参数化 | 第12页 |
| ·放电参数化 | 第12-14页 |
| ·模式改进 | 第14-20页 |
| ·冰晶繁生及其对非感应起电的影响 | 第14-16页 |
| ·放电参数化的改进 | 第16-20页 |
| 第三章 冰晶繁生对雷暴云非感应起电的影响 | 第20-32页 |
| ·起电参数化的设定 | 第20-21页 |
| ·模式初始场的设定 | 第21-22页 |
| ·结果分析 | 第22-29页 |
| ·发展阶段 | 第22-26页 |
| ·成熟阶段 | 第26-29页 |
| ·垂直电场随时间的变化 | 第29-30页 |
| ·冰晶繁生过程作用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放电参数化改进结果 | 第32-48页 |
| ·模拟结果 | 第32-35页 |
| ·上升、下沉速度及粒子最大比含水量的分布 | 第32-33页 |
| ·各水成物粒子最大比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33-34页 |
| ·云地闪频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34-35页 |
| ·改进后模式与原模式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35-46页 |
| ·闪电频数的对比 | 第35-36页 |
| ·参与放电格点数的对比 | 第36页 |
| ·闪电通道个例的对比 | 第36-39页 |
| ·不同通道扩展参数化方案结果的对比 | 第39-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 附件1 | 第56-59页 |
| 附件2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