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振荡与平衡--S乡小学布局调整的实地研究

1 导论第1-16页
   ·研究的缘起第7-8页
   ·研究的现状与意义第8-10页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进入现场第11-13页
   ·研究方式、方法第13-14页
   ·论文的成文方式第14-16页
2 布局调整的背景第16-20页
   ·外景扫描第16-17页
   ·对象聚焦第17-20页
3 布局调整的动力第20-30页
   ·H市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启动第20-22页
   ·T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开始第22-25页
   ·S乡小学布局调整的缘起第25-30页
4 布局调整的过程第30-48页
   ·调整对象的确立第30-33页
   ·调整程序的操作第33-48页
     ·准备计划阶段第34-38页
     ·具体实施阶段第38-48页
5 布局调整的结果第48-58页
   ·调整后的总体布局第48-50页
   ·调整前后数据对比第50-53页
   ·调整后的平衡运作第53-58页
     ·人员管理第53-55页
     ·教学管理第55页
     ·经费管理第55-57页
     ·校产管理第57-58页
6 布局调整的多维视角第58-70页
   ·政策倡导与设计者的审视第58-62页
     ·H市教委部分领导的观点第58-59页
     ·T县教育局部分领导的评论第59-61页
     ·“政策倡导与设计者”眼中的布局调整第61-62页
   ·具体执行与参与者的视角第62-66页
     ·学校领导的访谈第62-63页
     ·教学点负责人的叙述第63-64页
     ·教职员工的表达第64页
     ·“具体执行与参与者”眼中的布局调整第64-66页
   ·被动接受与旁观者的观察第66-70页
     ·被动接受者的态度第66-69页
     ·旁观者的看法第69-70页
7 结语—对布局调整的反思第70-86页
   ·缘起解释的困惑第70-71页
   ·操作过程的感悟第71-75页
   ·实施结果的反思第75-86页
     ·积极影响第75-76页
     ·弊端分析第76-80页
     ·策略建议第80-86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86-92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后记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厌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下一篇:区级教研室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镇江市润州区教研室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