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 大学生求职的自我定位缺乏依据 | 第9页 |
1.2 高校职业指导中缺乏自我定位的指导 | 第9-10页 |
1.3 职业自我理论研究的匮乏 | 第10-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24页 |
2.1 自我概念 | 第11-16页 |
2.1.1 自我 | 第11页 |
2.1.2 自我概念 | 第11-12页 |
2.1.3 自我概念的研究范型 | 第12-13页 |
2.1.4 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 | 第13-16页 |
2.2 职业自我概念 | 第16-24页 |
2.2.1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 | 第16-19页 |
2.2.2 职业自我概念的定义和理论结构 | 第19-21页 |
2.2.3 职业自我概念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3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索 | 第24-43页 |
3.1 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 第24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2 研究过程 | 第24-29页 |
3.2.1 《职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 第24-27页 |
3.2.2 《职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预测、修改 | 第27-29页 |
3.2.3 《职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的正式施测 | 第29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9-38页 |
3.3.1 被试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30页 |
3.3.3 职业自我概念的因子分析 | 第30-34页 |
3.3.4 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38页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38-41页 |
3.4.1 关于职业自我概念的结构 | 第38-39页 |
3.4.2 关于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3.5 研究的启示 | 第41-42页 |
3.6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3.7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42-43页 |
3.7.1 研究的贡献 | 第42页 |
3.7.2 研究的不足 | 第42-43页 |
4 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选择态度的影响研究 | 第43-51页 |
4.1 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 第43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4.1.2 研究假设 | 第43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43-44页 |
4.2.1 自编的《职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 | 第43页 |
4.2.2 修订的《职业选择态度量表》 | 第43-44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44-49页 |
4.3.1 被试情况 | 第44页 |
4.3.2 《职业选择态度量表》的技术指标 | 第44-45页 |
4.3.3 《职业选择态度量表》结构 | 第45-46页 |
4.3.4 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选择态度路径分析 | 第46-47页 |
4.3.5 不同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选择态度各成分的T检验 | 第47-49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9页 |
4.4.1 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选择态度 | 第49页 |
4.4.2 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选择态度各维度的影响 | 第49页 |
4.5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4.6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50-51页 |
4.6.1 研究的贡献 | 第50页 |
4.6.2 研究的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1 开放式问卷 | 第53-54页 |
附录2 职业自我探索清单(项目列举) | 第54-55页 |
附录3 职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项目列举) | 第55-56页 |
附录4 职业态度问卷(项目列举)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