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0页 |
1 酿酒酵母渗透压胁迫 | 第11-18页 |
1.1 酿酒酵母渗透压胁迫应答机理 | 第11-18页 |
1.1.1 渗透压胁迫信号传导途径 | 第12-16页 |
1.1.1.1 HOG信号传导途径 | 第13-14页 |
1.1.1.2 PKC信号传导途径 | 第14-16页 |
1.1.2 渗透压胁迫下的酵母应答过程 | 第16-18页 |
2 钠离子胁迫应答分子机制 | 第18-23页 |
2.1 Na~+胁迫应答功能蛋白 | 第18-20页 |
2.1.1 Ena1p | 第19页 |
2.1.2 Nha1p | 第19页 |
2.1.3 Pma1p和Trk1/2p | 第19-20页 |
2.1.4 Nhx1p与Vmap | 第20页 |
2.2 Na~+胁迫信号传导途径 | 第20-22页 |
2.2.1 钙调素信号途径 | 第20-22页 |
2.2.2 PKA信号途径 | 第22页 |
2.2.3 TOR信号途径 | 第22页 |
2.3 盐胁迫下基因的瞬时应答与延迟应答机制 | 第22-23页 |
3 转座标签的作用机理 | 第23-28页 |
3.1 转座子及转座子标签 | 第23-24页 |
3.2 转座子标签及应用 | 第24-25页 |
3.2.1 Tn3成分和mTn3转座子标签 | 第24-25页 |
3.3 转座子标签插入位点的鉴定 | 第25-28页 |
3.3.1 拯救质粒(rescue plasmid)法 | 第25-26页 |
3.3.2 基于PCR的分离方法 | 第26-28页 |
3.3.2.1 锚定载体PCR(Vectorette PCR) | 第26-27页 |
3.3.2.2 TAIL-PCR与ST-PCR | 第27-28页 |
4 展望 | 第28-29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 | 第30-35页 |
1.1 酿酒酵母插入突变体库的建立 | 第30-31页 |
1.2 高盐胁迫酿酒酵母敏感型突变体的筛选 | 第31页 |
1.3 转座标签插入点的确定 | 第31-32页 |
1.4 转座标签数目进一步验证 | 第32-33页 |
1.4.1 重复测序 | 第32页 |
1.4.2 Southern杂交 | 第32-33页 |
1.4.3 拯救质粒法 | 第33页 |
1.5 插入突变体的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5-6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42页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36-37页 |
1.2 分子克隆用酶和试剂 | 第37页 |
1.3 培养基 | 第37-38页 |
1.4 微生物学技术 | 第38-39页 |
1.4.1 菌体的生长 | 第38页 |
1.4.2 菌种的保存 | 第38页 |
1.4.3 梯度生长实验 | 第38页 |
1.4.4 酿酒酵母二倍体细胞的制备 | 第38-39页 |
1.5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9-42页 |
1.5.1 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9页 |
1.5.2 酵母染色体的提取 | 第39页 |
1.5.3 PCR反应 | 第39-40页 |
1.5.4 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的回收 | 第40页 |
1.5.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 | 第40页 |
1.5.6 酿酒酵母完整细胞转化法 | 第40-41页 |
1.5.7 酿酒酵母质粒的提取与扩增 | 第41页 |
1.5.8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 第41-42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42-61页 |
2.1 GIP2基因缺失菌株的研究 | 第42-44页 |
2.1.1 GIP2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 第42-43页 |
2.1.2 GIP2基因缺失菌株的验证 | 第43页 |
2.1.3 DW-102梯度生长实验 | 第43-44页 |
2.1.4 讨论 | 第44页 |
2.2 YER053C-A基因缺失菌株的研究 | 第44-47页 |
2.2.1 YER053C-A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 第44-45页 |
2.2.2 YER053C-A基因缺失菌株的验证 | 第45-46页 |
2.2.3 DW-101梯度生长实验 | 第46页 |
2.2.4 讨论 | 第46-47页 |
2.3 转座标签插入位点的研究 | 第47-50页 |
2.3.1 DW-100和DW-103菌株的构建 | 第47-48页 |
2.3.2 DW-100和DW-103菌株的验证 | 第48-50页 |
2.3.3 DW-100和DW-103菌株梯度生长实验 | 第50页 |
2.3.4 讨论 | 第50页 |
2.4 263-H9和DW-100杂交二倍体的研究 | 第50-52页 |
2.4.1 263-H9和DW-100杂交二倍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2.4.2 W2菌株的梯度生长实验 | 第51-52页 |
2.4.3 讨论 | 第52页 |
2.5 利用pHR81酿酒酵母染色体文库探寻263-H9突变位点的研究 | 第52-53页 |
2.5.1 pHR81酿酒酵母染色体文库的应用 | 第52页 |
2.5.2 H9-001菌株中质粒的反转实验 | 第52-53页 |
2.5.3 P2-001菌株的构建与梯度生长实验 | 第53页 |
2.5.4 讨论 | 第53页 |
2.6 pHR81-001质粒中酿酒酵母染色体片段的研究 | 第53-61页 |
2.6.1 pHR81-001质粒中酿酒酵母染色体片段的测序 | 第53-54页 |
2.6.2 263-H9菌株中PBS2基因与TRK1片段的克隆 | 第54页 |
2.6.3 263-H9菌株中PBS2基因与TRK1片段测序结果 | 第54-58页 |
2.6.3.1 263-H9菌株中PBS2基因测序结果 | 第54-57页 |
2.6.3.2 263-H9菌株中TRK1片段测序结果 | 第57-58页 |
2.6.4 讨论 | 第58-61页 |
2.6.4.1 测序结果分析 | 第58页 |
2.6.4.2 Pbs2p的功能 | 第58-60页 |
2.6.4.3 Trk1p的功能 | 第60页 |
2.6.4.4 转座标签与PBS2突变位点的关系 | 第60-61页 |
3 小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