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赦免制度的概述 | 第11-19页 |
(一) 赦免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赦免制度得以存在的前提 | 第12-14页 |
1.中央集权的确立 | 第13页 |
2.赦免的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13-14页 |
(三) 赦免的历史演变 | 第14-19页 |
1.唐之前赦免制度的概述 | 第14-16页 |
2.唐朝赦免制度的概述 | 第16-19页 |
二、儒家思想影响下唐代赦免制度的特点 | 第19-34页 |
(一) 赦免频繁——仁政恤刑的体现 | 第19-22页 |
1.初唐时赦免的状况 | 第19-21页 |
2.盛唐时赦免的状况 | 第21页 |
3.中唐时赦免的概况 | 第21-22页 |
4.晚唐时赦免的概况 | 第22页 |
(二) 赦免呈现出迷信的特点——天人感应说和阴阳五行论的体现 | 第22-25页 |
1.遇自然界异常而赦 | 第23页 |
2.遇祭祀而赦 | 第23-25页 |
3.阴阳思想影响下的赦免 | 第25页 |
(三) 赦免中呈现出对人情的兼顾——民本思想的体现 | 第25-28页 |
1.针对老年人犯罪的赦免 | 第26-27页 |
2.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赦免 | 第27页 |
3.针对残疾人犯罪的赦免 | 第27-28页 |
(四) 赦免制度中呈现出对皇权的维护——儒家礼治的体现 | 第28-31页 |
1.常赦所不原 | 第29-30页 |
2.官员犯赃不赦 | 第30-31页 |
(五) 赦免制度呈现出对人才的笼络——赦过举贤的体现 | 第31-34页 |
1.对有过之臣的重新启用 | 第32页 |
2.对有功之臣的功过相抵 | 第32-34页 |
三、唐代赦免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 第34-39页 |
(一) 对唐以后各朝代的影响 | 第34-37页 |
1.对宋代赦免制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2.对元、明、清赦免制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 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 第37-39页 |
1.对日本的影响 | 第37-38页 |
2.对韩国的影响 | 第38-39页 |
四、对赦免制度的评价 | 第39-45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39-43页 |
1.赦免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39-40页 |
2.对贤才的笼络 | 第40-41页 |
3.弥补法律的不足、漏洞 | 第41-42页 |
4.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42-43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43-45页 |
1.对法制的破坏 | 第43-44页 |
2.不利于犯罪的肃清 | 第44-45页 |
五、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