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数字核仪器系统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3页 |
1.3 小波分析在辐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1.小波变换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2.小波分析在辐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辐射探测与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6-42页 |
2.1 辐射能谱学中辐射探测与测量的基本问题 | 第16-32页 |
2.1.1.脉冲幅度谱与能量分辨率 | 第16-17页 |
2.1.2.辐射能谱学中辐射探测与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2.1.3.影响能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 第21-32页 |
2.2 小波变换 | 第32-34页 |
2.2.1.小波定义 | 第32页 |
2.2.2.连续小波变换 | 第32-34页 |
2.3 多分辨率分析和Mallat算法 | 第34-38页 |
2.4 小波分析用于表征信号的突变特征 | 第38-41页 |
2.4.1.信号奇异性和小波消失矩 | 第38页 |
2.4.2.小波变换用于表征突变信号特征 | 第38-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辐射信号的小波分析与高斯成形 | 第42-67页 |
3.1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 | 第42-45页 |
3.2 基于小波分析的辐射信号高斯成形 | 第45-57页 |
3.2.1.辐射信号的高斯成形 | 第45-48页 |
3.2.2.辐射信号的小波分析 | 第48-53页 |
3.2.3.基于小波分析的辐射信号高斯成形的实现 | 第53-57页 |
3.2.4.辐射信号高斯成形的主要特点 | 第57页 |
3.3 辐射信号高斯成形滤波器的输出噪声 | 第57-60页 |
3.3.1.辐射信号高斯成形滤波器输出噪声均方值 | 第57-59页 |
3.3.2.辐射信号高斯成形滤波器的最大信噪比 | 第59-60页 |
3.4 辐射探测系统特征参数的评估 | 第60-66页 |
3.4.1.噪声转角时间常数的评估 | 第60-62页 |
3.4.2.指数衰减时间常数的评估 | 第62-66页 |
3.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基于辐射信号高斯成形的能谱测量方法 | 第67-78页 |
4.1 高斯成形滤波器的脉冲探测和幅度捕获 | 第67-71页 |
4.1.1.快高斯成形滤波器通道的脉冲探测方法 | 第67-71页 |
4.1.2.慢高斯成形滤波器通道的幅度捕获方法 | 第71页 |
4.2 脉冲堆积识别与校正 | 第71-75页 |
4.2.1.脉冲堆积识别 | 第71-73页 |
4.2.2.脉冲堆积校正 | 第73-75页 |
4.3 噪声 | 第75-76页 |
4.4 脉冲幅度谱构建 | 第76-77页 |
4.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高斯成形滤波器的实现 | 第78-94页 |
5.1 高斯成形滤波器的线性相位递归近似实现 | 第78-87页 |
5.1.1.高斯成形滤波器的线性相位递归近似 | 第78-84页 |
5.1.2.线性相位递归近似高斯成形滤波器的实现 | 第84-87页 |
5.2 高斯成形滤波器的非线性相位递归近似实现 | 第87-93页 |
5.2.1.高斯成形滤波器的非线性相位递归近似 | 第87-89页 |
5.2.2.非线性相位递归近似高斯成形滤波器的实现 | 第89-93页 |
5.3 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数字能谱测量系统平台及其在能谱测量中的应用 | 第94-118页 |
6.1 数字能谱测量系统平台 | 第94-101页 |
6.1.1.数字核仪器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94-95页 |
6.1.2.数字能谱测量系统平台 | 第95-96页 |
6.1.3.基于PC机的数字能谱测量算法描述 | 第96-101页 |
6.2 仿真信号的幅度谱测量 | 第101-112页 |
6.2.1.仿真信号发生器 | 第101-108页 |
6.2.2.仿真系统配置与仿真信号 | 第108-110页 |
6.2.3.仿真信号能谱的构建 | 第110-112页 |
6.3 实验采样信号的能谱测量 | 第112-114页 |
6.3.1.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 | 第112-113页 |
6.3.2.实验采样信号能谱的构建 | 第113-114页 |
6.4 模拟核仪器系统的能谱测量 | 第114-115页 |
6.4.1.实验装置 | 第114-115页 |
6.4.2.能谱测量 | 第115页 |
6.5 能谱测量结果分析 | 第115-117页 |
6.6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19-120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附录A.状态空间方法 | 第121-125页 |
附录B.matlab程序 | 第125-136页 |
B.1 数字能谱测量算法的matlab程序 | 第125-129页 |
B.2 仿真信号发生器的matlab程序 | 第129-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5页 |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146页 |
论文申明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