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山地校园规划与空间的特色创造

第1章 绪论第1-16页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页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第10-13页
     ·城市设计理论第11-12页
     ·建筑类型学第12-13页
     ·景观建筑学第13页
     ·场所精神理论第13页
   ·论文的目标、内容及结构第13-16页
     ·论文的目标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论文结构(图1-1)第14-16页
第2章 山地校园综述第16-25页
   ·相关概念第16-17页
     ·山地的建筑学意义第16页
     ·山地校园第16-17页
     ·几种山体特征第17页
   ·我国山地校园空间规划发展历程第17-21页
     ·古代的四大书院第17-19页
     ·近代的过渡第19-20页
     ·建国后的发展第20-21页
   ·影响山地校园空间形态的因素第21-23页
   ·山地校园现状分析第23-25页
第3章 山地校园的空间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第25-43页
   ·山地校园的空间构成要素第25-33页
     ·道路第26-28页
     ·界面第28-29页
     ·中心第29-31页
     ·结点第31页
     ·标志物第31-32页
     ·模糊第32-33页
   ·山地校园的空间特征第33-36页
     ·山地校园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第33页
     ·山地校园空间的不定性与控制性第33-34页
     ·山地校园空间的“聚合-分散”特性第34-35页
     ·山地校园空间的生态复合性第35-36页
     ·山地校园空间的弹性生长第36页
   ·山地校园空间设计的原则第36-43页
     ·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第37-39页
     ·因势利导、塑造特色第39-40页
     ·改造与利用相结合第40页
     ·注重生态、创造宜人山地环境第40-41页
     ·营造山水美学意境第41-43页
第4章 创造具有山地特色的校园空间第43-67页
   ·总体布局的山地特色第43-46页
     ·校园与山体的结合方式第43-44页
     ·主要空间结构形式的建构第44-46页
   ·创造有山地特色的外部交往空间第46-51页
     ·山地校园广场第46-48页
     ·组团院落与建筑庭院第48-49页
     ·山地步行系统与交往空间的共生第49-50页
     ·外部交往空间的开放界面第50-51页
   ·环境景观的特色创造第51-58页
     ·充分利用地形及其他自然元素第51-55页
     ·山体-建筑“图-底”关系及天际线第55-56页
     ·竖向景观第56-58页
     ·山地校园的景观空间序列第58页
   ·建筑形态的山地特色创造第58-60页
   ·山地校园人文特色的营造第60-63页
     ·山地校园承载着山水文化的精神内涵第61-62页
     ·校园建筑的神韵挖掘第62-63页
     ·文化的积累与创新第63页
   ·山地校园的地方特色第63-67页
     ·地方性诠释第63-64页
     ·地方性特色对于山地校园的意义第64-65页
     ·山地校园表达地方性特色的具体内容第65-67页
第5章 山地校园之典例分析与设计实践之思考第67-81页
   ·典例分析第67-73页
     ·香港科技大学第67-71页
     ·深圳大学第71-73页
   ·设计实践之反思第73-81页
     ·本人参与的两所学校的规划与设计的特点第73-79页
     ·总结与反思第79-81页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建模和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信道调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