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7页 |
·垃圾邮件的定义 | 第10页 |
·垃圾邮件的内容、历史 | 第10-11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11-13页 |
·邮件对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 | 第12页 |
·垃圾邮件携带病毒感染网络 | 第12页 |
·垃圾邮件影响了企业的运行 | 第12页 |
·垃圾邮件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 第12-13页 |
·世界各国对垃圾邮件的有关立法 | 第13-15页 |
·美国关于垃圾邮件的立法概况 | 第13-14页 |
·欧盟的立法概况 | 第14-15页 |
·中国有关垃圾邮件的立法趋势 | 第15-17页 |
·中国垃圾邮件的状况及措施 | 第15页 |
·我国有关垃圾邮件的立法建议 | 第15-17页 |
2 垃圾邮件的防范技术 | 第17-19页 |
·互联网数据库中的垃圾邮件资源库 | 第17-18页 |
·SMTP 通信链接速率、频度的设定技术 | 第18页 |
·基于信头、信体、附件的内容关键词 | 第18页 |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算法的统计分析技术 | 第18页 |
·基于匹配判定规则的技术 | 第18-19页 |
3 电子邮件数据的格式与传输 | 第19-33页 |
·纯文本邮件格式 | 第19-21页 |
·基于MIME 协议的邮件格式 | 第21-23页 |
·MIME 多用途Internet 邮件扩展协议 | 第21页 |
·MIME 包含的信息 | 第21-22页 |
·MIME 头字段 | 第22-23页 |
·邮件头可以显示以下信息 | 第23页 |
·邮件正文的内容可以显示以下信息 | 第23页 |
·基于SMTP 协议和POP3 协议的邮件传输过程 | 第23-33页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第24-27页 |
·POP 邮局协议 | 第27-28页 |
·整个邮件的传输过程 | 第28-33页 |
4 实时黑名单技术 | 第33-36页 |
·在连接阶段过滤垃圾邮件 | 第33页 |
·RBL 工作机制 | 第33-35页 |
·如何应用RBL 技术的应用 | 第35-36页 |
·Postfix 1.x | 第35页 |
·Postfix 2.x | 第35-36页 |
5 规则匹配技术 | 第36-47页 |
·正则表达式 | 第36-37页 |
·支持多种平台 | 第36-37页 |
·使用范围广泛 | 第37页 |
·正则表达式简介 | 第37-40页 |
·字符匹配 | 第37-38页 |
·重复操作符 | 第38-39页 |
·间隔 | 第39-40页 |
·一些保留字符 | 第40页 |
·正则表达式库类库 | 第40-46页 |
·正则表达式语法 | 第40-42页 |
·缩写匹配 | 第42页 |
·ATL CATLRegExp | 第42-44页 |
·GRETA | 第44-46页 |
·基于规则匹配的ANTI-SPAM 规则 | 第46-47页 |
6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过滤技术 | 第47-77页 |
·贝叶斯决策理论 | 第47-56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 | 第48-52页 |
·多维特征空间 | 第52-53页 |
·两类情况的分类器设计 | 第53-55页 |
·贝叶斯方法的数学概括 | 第55-56页 |
·学习型邮件过滤模型的设计 | 第56-68页 |
·垃圾邮件过滤模型 | 第56-60页 |
·邮件数据预处理 | 第60-68页 |
·程序实现 | 第68-74页 |
·邮件预处理模块 | 第68-70页 |
·训练器模块 | 第70-73页 |
·分类器模块 | 第73-74页 |
·试验结果 | 第74-75页 |
·两类分类型垃圾邮件过滤模型的弊端 | 第75页 |
·特征项离散,互信息量低 | 第75页 |
·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的边界定义模糊 | 第75页 |
·贝叶斯算法的未来 | 第75-77页 |
7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作者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 第80-8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