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非晶态电解质研究中的物理问题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锂电池的发展与工作原理 | 第8-9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诞生与发展 | 第8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与原理 | 第8-9页 |
§1-2 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回顾 | 第9-12页 |
1-2-1 晶态锂离子固体电解质 | 第10页 |
1-2-2 玻璃态锂离子固体电解质 | 第10-11页 |
1-2-3 发展展望 | 第11-12页 |
§1-3 本工作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非晶态固体电解质的结构描述 | 第13-15页 |
§2-1 配位数 | 第13-14页 |
§2-2 径向分布函数 | 第14-15页 |
第三章 锂电池非晶态电解质的物理问题 | 第15-28页 |
§3-1 非晶态电解质的物理结构——无规网络 | 第15-17页 |
§3-2 制备中的相变原理 | 第17-23页 |
3-2-1 非晶态固体的形成本质 | 第17-19页 |
3-2-2 非晶态固体的形成能力 | 第19-22页 |
3-2-3 形成非晶态固体所需要的临界冷却速度 | 第22-23页 |
§3-3 逾渗 | 第23-28页 |
3-3-1 自由体积模型 | 第24-26页 |
3-3-2 公有熵和逾渗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电导率理论上限的计算 | 第28-34页 |
§4-1 非晶态锂电池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 | 第28-29页 |
§4-2 原理 | 第29-32页 |
4-2-1 导电原理 | 第29-30页 |
4-2-2 扩散理论 | 第30-32页 |
§4-3 计算与结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