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H2,CO和CH4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支链爆炸特性和防爆安全指标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符号说明第10-14页
第一部份 气体支链爆炸特性的研究综述第14-7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气体支链爆炸研究的意义与任务第14-18页
     ·爆炸与气体支链爆炸第14-15页
     ·气体支链爆炸研究的意义与任务第15-16页
     ·气体支链爆炸国内外研究概况与展望第16-18页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第18-21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气体支链爆炸的实验特性第21-25页
   ·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第21-23页
     ·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与危险度的概念第21-22页
     ·浓度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第22页
     ·浓度爆炸极限的计算第22-23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最小点火能第23-24页
     ·混合气体爆炸的最小点火曲线第23页
     ·混合气体爆炸最小点火能的测定第23-24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火焰蔓延极限第24-25页
 第三章 气体支链爆炸理论基础第25-45页
   ·气体支链爆炸过程的热力学基本概念第25-31页
     ·化学热力学定律第25-27页
     ·气体链式爆炸产物平衡组分的计算第27-30页
     ·气体链式爆炸热效应的计算第30页
     ·气体链式爆炸最高火焰温度的计算第30-31页
     ·化学平衡的基本方程第31页
   ·气体支链反应动力学基础第31-37页
     ·自由基与链式反应第31-34页
     ·气体链式爆炸的链引发与链终止反应第34-35页
     ·气体链式爆炸的链传播与链分支反应第35-37页
   ·气体支链爆炸过程的守恒方程第37-45页
     ·气体连续介质守恒方程第37-41页
     ·气体支链爆炸过程的输运特性第41-45页
 第四章 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支链爆炸的发展第45-67页
   ·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支链爆炸模型第45-53页
     ·等温爆炸模型第45-49页
     ·绝热爆炸模型第49页
     ·一般模型第49-52页
     ·理论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第52-53页
   ·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燃与爆轰第53-59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形态与波形概况第53页
     ·压缩波与膨胀波第53页
     ·冲击波第53-54页
     ·混合气体的爆燃与爆轰第54-55页
     ·Hugoniot曲线第55-56页
     ·CJ爆轰与CJ爆燃第56-57页
     ·CJ爆轰参数的近似解第57-59页
   ·气体的爆燃转爆轰第59-62页
     ·气体的爆燃转爆轰第59页
     ·火焰加速机理第59-60页
     ·可燃气爆燃转爆轰的机理第60-61页
     ·爆轰的形成第61页
     ·爆炸波的破坏第61-62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充要条件第62-64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充分必要条件第62-63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充分必要条件式第63-64页
   ·气体支链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4-67页
     ·(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惰性气体)体系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4-65页
     ·(可燃气体A+可燃气体B+助燃气体)体系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5页
     ·(可燃气体+助燃气体1+助燃气体2)体系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5-66页
     ·(可燃混合气体+O_2+N_2)体系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6页
     ·(可燃混合气体+空气+N_2)体系爆炸范围三角图第66-67页
 第五章 气体支链爆炸过程的反应机制第67-74页
   ·单元可燃气体支链反应的机制第67-71页
     ·支链因素与链热爆炸第67页
     ·普通支链反应:(H_2+O_2)反应的实验特性与机理第67-69页
     ·能量支链反应:(CO+O_2)反应的实验特性与机理第69-70页
     ·退化支链反应:(CH_4+O_2)反应的实验特性与机理第70-71页
   ·多元可燃气体支链爆炸反应的机制第71-73页
     ·多元可燃气体的链引发竞争第71页
     ·氢-一氧化碳-氧体系支链爆炸反应机理第71-72页
     ·氢-甲烷-氧体系支链爆炸反应机理第72-73页
   ·气体链式爆炸的抑制作用与阻尼效应第73-74页
     ·气体链式爆炸的抑制作用机理第73页
     ·气体链式爆炸的阻尼效应机理第73-74页
第二部分 H_2,CO,CH_4双元体系气体支链爆炸特性及防爆安全指标第74-96页
 第一章 气体支链爆炸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第74-78页
   ·体支链爆炸的实验装置系统的设计第74-76页
   ·气体支链爆炸的实验步骤第76-78页
 第二章 混合气体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的测定第78-86页
   ·H_2,CO,CH_4双元体系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的测定第78-81页
     ·H_2,CO双元体系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第78-80页
     ·H_2,CH_4双元体系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第80-81页
   ·多元体系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的测定第81-83页
     ·石油液化气浓度爆炸极限与波形第81-82页
     ·催化裂化气浓度爆炸极限与波形第82页
     ·水煤气爆炸特性参数及波形第82-83页
   ·混合气体爆炸形态的科学区划与分析第83-86页
 第三章 混合气体关键组分与链引发反应的讨论第86-92页
   ·关键组分的概念与判定第86-88页
     ·关键组分第86页
     ·关键组分的判定第86-88页
   ·链引发反应的讨论第88-92页
 第四章 防爆安全指标的制订第92-96页
   ·防爆安全指标的概念第92页
   ·H_2,CO双元体系防爆安全指标的制订第92-93页
   ·H_2,CH_4双元体系防爆安全指标的制订第93页
   ·催化裂化气防爆安全指标的制订第93页
   ·以关键组分制订防爆安全指标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发表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养模式对新引入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
下一篇:鲁迅尼采悲剧观比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