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的解读
| 引言 | 第1-10页 |
| 1 窗的认知 | 第10-22页 |
| ·窗的释义 | 第10页 |
| ·窗的出现与演变 | 第10-15页 |
| ·远古--窗的起源 | 第10-11页 |
| ·汉、唐--窗的发展期 | 第11-12页 |
| ·宋、辽、金--窗的成熟期 | 第12页 |
| ·明清--传统窗的辉煌时代 | 第12-14页 |
| ·现代--窗在外形与技术上的变革期 | 第14-15页 |
| ·中国古建中窗的分类 | 第15-18页 |
| ·窗文化与窗的“意境美” | 第18-22页 |
| ·文化特征的体现--窗的诗性 | 第18-20页 |
| ·空间氛围的渲染--窗的审美意境 | 第20页 |
| ·审美风尚的传达--窗棂的美学思想 | 第20-22页 |
| 2 窗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中的应用 | 第22-33页 |
| ·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渗透 | 第22-24页 |
| ·空间渗透与层次 | 第24-25页 |
| ·窗与借景、对景、框景 | 第25-30页 |
| ·借景 | 第25-27页 |
| ·对景 | 第27-28页 |
| ·框景 | 第28-30页 |
| ·步移景异的时空序列 | 第30-31页 |
| ·园林空间的分隔与连通 | 第31-33页 |
| 3 现代建筑对窗的诠释及产生的启示 | 第33-46页 |
| ·“空间”的认知 | 第33-34页 |
| ·空间概念的诠释 | 第33页 |
| ·建筑空间的界定 | 第33-34页 |
| ·窗与建筑空间的渗透关系研究 | 第34-38页 |
| ·建筑空间的发展规律 | 第34-35页 |
| ·空间渗透产生的前提 | 第35页 |
| ·空间渗透的表达 | 第35-38页 |
| ·窗是光线进出建筑物的通道 | 第38-43页 |
| ·光与影 | 第39-40页 |
| ·光连接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 | 第40页 |
| ·光与建筑的内部空间 | 第40-41页 |
| ·光与空间艺术氛围的营造 | 第41-43页 |
| ·窗是建筑与自然联系与渗透的重要手段 | 第43-46页 |
| ·引导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 | 第44-45页 |
| ·引导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 | 第45-46页 |
| 4 窗在空间中的设计手法 | 第46-54页 |
| ·表皮(界面)与空间 | 第46-48页 |
| ·表皮与空间的关系 | 第46页 |
| ·空间与张力 | 第46-47页 |
| ·表皮的软化 | 第47-48页 |
| ·表皮软化的方式 | 第48页 |
| ·窗在空间界定与连通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 ·室内外空间分隔的界标--隔 | 第48-49页 |
| ·窗是空间的转化与过渡的媒介--转 | 第49页 |
| ·窗是室内外空间相通渗透的通道--通 | 第49页 |
| ·窗在空间构成中的形态表达 | 第49-51页 |
| ·点的形态 | 第50页 |
| ·线的形态 | 第50-51页 |
| ·面的形态 | 第51页 |
| ·窗牖的空间构成手法 | 第51-54页 |
| ·设立 | 第51-52页 |
| ·围合 | 第52-53页 |
| ·分隔 | 第53页 |
| ·引导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
|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 | 第60-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