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研究
| 第一章 引 言 | 第1-11页 |
| ·民航空管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目的 | 第9-11页 |
| 第二章 国际竞争和宏观环境分析 | 第11-17页 |
| ·国际竞争分析 | 第11-14页 |
| ·政治利益的竞争 | 第11-12页 |
| ·经济利益的竞争 | 第12-14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14-17页 |
| ·国家对空管扶持政策 | 第14页 |
| ·国家空管体制 | 第14-15页 |
| ·国际社会推动作用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航空发达国家空管发展状况 | 第17-23页 |
| ·美国空管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 ·澳大利亚空管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 ·加拿大空管体制 | 第20-21页 |
| ·国外经验总结 | 第21-23页 |
| 第四章 我国空管系统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 ·空中交通管理的职责 | 第23页 |
| ·国家空管体制沿革与现状 | 第23-26页 |
| ·国家空管体制的沿革 | 第23-25页 |
| ·国家空管体制的现状 | 第25-26页 |
| ·民航空管系统现状 | 第26-33页 |
| ·空管基础设施情况 | 第27-29页 |
| ·管制区域划设情况 | 第29页 |
| ·空管系统管理体制 | 第29-32页 |
| ·空管人力资源情况 | 第32页 |
| ·主营业收入和使用 | 第32-33页 |
| ·分析结论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我国空管系统内部环境分析 | 第34-39页 |
| ·运行机制分析 | 第34-35页 |
| ·空管保障分析 | 第35-36页 |
| ·组织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 ·人力资源分析 | 第37-39页 |
| 第六章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区域重组战略构想 | 第39-64页 |
| ·我国空管系统SWOT分析 | 第39-45页 |
| ·优势 | 第39-40页 |
| ·劣势 | 第40-41页 |
| ·机会 | 第41-43页 |
| ·威胁 | 第43-45页 |
| ·重组战略必要性 | 第45-46页 |
| ·重组战略可行性 | 第46-48页 |
| ·有利之处 | 第46-47页 |
| ·必要条件 | 第47-48页 |
| ·重组战略目标 | 第48页 |
| ·重组战略原则 | 第48-50页 |
| ·管制区域重组 | 第50-56页 |
| ·飞行情报区重组 | 第50页 |
| ·航路管制区重组 | 第50-53页 |
| ·终端管制区重组 | 第53-55页 |
| ·进近管制区重组 | 第55-56页 |
| ·组织机构重组 | 第56-61页 |
| ·组织机构现状 | 第56-57页 |
| ·组织机构重组 | 第57-61页 |
| ·文化重组 | 第61-64页 |
| ·空管文化特点 | 第61-62页 |
| ·文化重组构想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重组战略实施与控制 | 第64-71页 |
| ·战略实施安排 | 第64页 |
| ·战略实施策略 | 第64-68页 |
| ·军民航协调发展策略 | 第64-66页 |
| ·健全备份机制策略 | 第66-67页 |
| ·完善分配制度策略 | 第67-68页 |
| ·战略实施控制原则 | 第68-69页 |
| ·战略实施控制过程 | 第69-70页 |
| ·以人为本实施控制 | 第70-71页 |
| 第八章 结 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