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附表清单 | 第15-16页 |
符号注释表 | 第16-19页 |
1 绪 论 | 第19-33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体系 | 第19-20页 |
·边梁协调扭转 | 第20页 |
·边梁协调扭转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线弹性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零刚度设计法 | 第21-22页 |
·塑性设计法 | 第22-23页 |
·三种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23页 |
·我国对边梁协调扭转的工程处理及研究 | 第23-24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24-32页 |
·抗扭计算理论 | 第24-27页 |
·开裂扭矩 | 第27-28页 |
·弯剪扭强度 | 第28-30页 |
·扭转刚度 | 第30-3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2-33页 |
2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协调扭转试验 | 第33-53页 |
·试验目的 | 第33页 |
·试验方案 | 第33-41页 |
·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试件设计 | 第34-38页 |
·试件制作 | 第38页 |
·加载装置 | 第38-39页 |
·测试装置 | 第39-40页 |
·加载程序 | 第40-41页 |
·承载力的确定 | 第41页 |
·试验现象 | 第41-50页 |
·试件 1 | 第42-44页 |
·试件 2 | 第44-45页 |
·试件 3 | 第45-47页 |
·试件 4 | 第47-50页 |
·试验启示 | 第50-53页 |
3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53-73页 |
·ANSYS分析 | 第53-66页 |
·单元类型 | 第53-55页 |
·材性 | 第55-64页 |
·预应力的模拟 | 第64-66页 |
·加载 | 第66页 |
·收敛条件 | 第66页 |
·ANSYS 的运行 | 第66页 |
·杆系有限元分析 | 第66-73页 |
·材料性质 | 第66-68页 |
·杆件刚度 | 第68-69页 |
·开裂判定 | 第69页 |
·极限判定 | 第69页 |
·预应力的模拟 | 第69页 |
·单元自动划分与荷载自动导算 | 第69-70页 |
·加载 | 第70页 |
·收敛条件 | 第70页 |
·程序编译 | 第70-73页 |
4 数据分析 | 第73-107页 |
·开裂荷载 | 第74-78页 |
·试件 1 | 第74-75页 |
·试件 2 | 第75-76页 |
·试件 3 | 第76-77页 |
·试件 4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页 |
·极限荷载 | 第78-82页 |
·边梁扭矩 | 第82-85页 |
·边梁的单位长度扭转角 | 第85-88页 |
·边梁扭转刚度 | 第88-92页 |
·边梁挠度 | 第92-94页 |
·边梁弯矩与弯曲刚度 | 第94-98页 |
·次梁挠度 | 第98-99页 |
·钢筋应力 | 第99-102页 |
·边梁钢筋应力增量 | 第99-102页 |
·次梁端部纵筋应力增量 | 第102页 |
·支反力误差分析 | 第102-103页 |
·整浇板的作用 | 第103-107页 |
5 结 论 | 第107-111页 |
致 谢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1-123页 |
附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