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论三峡盐业资源开发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历史时期三峡盐业的记载与研究文献资料第8-9页
 1.2 考古发现与盐业生产遗址第9-11页
  1.2.1 考古发掘第9页
  1.2.2 现存的盐业遗址第9-11页
 1.3 近十年的研究与回顾第11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角度第11-1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三峡盐资源与盐厂分布的地理环境及特点第13-15页
 2.1 分布(形成,分布位置)第13页
  2.1.1 盐业资源的形成第13页
  2.1.2 位置第13页
 2.2 特点第13-15页
  2.2.1 属于自然盐泉第13-14页
  2.2.2 埋藏浅,多天然出露第14页
  2.2.3 卤水浓度低第14页
  2.2.4 卤水中的化学成份相同第14-15页
3 三峡盐业资源与开发技术第15-17页
 3.1 自然盐泉第15页
 3.2 人工凿井技术的发展第15-17页
4 三峡盐业的生产与生活第17-30页
 4.1 盐业生产的制约因素第17-20页
  4.1.1 井浅、卤淡,受季节和雨水的影响较大第17页
  4.1.2 盐业增产难,产量不高第17-18页
  4.1.3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重第18-19页
  4.1.4 受燃料的制约第19页
  4.1.5 交通不便第19页
  4.1.6 受盐商自身因素的影响第19-20页
 4.2 三峡盐业生产在四川盐业中的地位第20-24页
  4.2.1 三峡盐业产量是整个四川盐业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1-22页
  4.2.2 三峡盐业收入是四川财政的重要来源第22页
  4.2.3 井盐课利是三峡地区负担中央和地方军费的重要来源第22-23页
  4.2.4 井盐是维护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第23-24页
 4.3 井盐与三峡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第24-26页
  4.3.1 井盐是促进三峡地区经济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24-25页
  4.3.2 由于盐的开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节会第25-26页
 4.4 盐生产的管理与外销第26-28页
  4.4.1 盐业的管理第26-27页
  4.4.2 盐的运销第27-28页
 4.5 三峡盐业的衰败第28-30页
  4.5.1 三峡盐业衰败原因第28-30页
5 三峡盐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兴衰的互动关系第30-38页
 5.1 巴盐与巴族的兴衰第30-32页
  5.1.1 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第30页
  5.1.2 巴人因盐而兴第30-31页
  5.1.3 巴因盐而得名第31页
  5.1.4 巴失盐而衰第31-32页
 5.2 盐与三峡交通第32-34页
  5.2.1 水路运输第32-33页
  5.2.2 陆路运输第33-34页
  5.2.3 栈道第34页
 5.3 盐与三峡城镇的形成第34-35页
 5.4 盐业的开发对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第35-38页
  5.4.1 使用燃料的过程第35-36页
  5.4.2 煮盐业对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6-38页
6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附: 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模经济基础性重构与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