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荧光探针与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蛋白质探针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核酸探针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 ·展望 | 第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6页 |
| 第2章 理论部分 | 第26-32页 |
| ·蛋白质与探针分子相互作用模型 | 第26页 |
| ·核酸与探针分子相互作用机理 | 第26-28页 |
| ·表观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 第28页 |
| ·猝灭机理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63页 |
| ·碱性品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 第36-44页 |
| ·碱性品红的荧光光谱 | 第36-37页 |
| ·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 第37页 |
| ·工作曲线 | 第37-38页 |
|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38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38-39页 |
| ·RL与BS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碱性品红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4-50页 |
| ·碱性品红的荧光光谱 | 第44-45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5页 |
| ·工作曲线 | 第45页 |
| ·干扰成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46-47页 |
| ·作用机理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偶氮氯膦(Ⅰ)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 第50-57页 |
| ·荧光光谱 | 第50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第51-52页 |
| ·工作曲线 | 第52-53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53-54页 |
| ·猝灭机理 | 第54页 |
| ·复合物形成常数及作用力的确定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铝试剂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57-63页 |
| ·荧光光谱 | 第57-58页 |
| ·试验顺序的影响 | 第58页 |
| ·缓冲液用量的影响 | 第58页 |
| ·铝试剂用量的影响 | 第58页 |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8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核酸的工作曲线 | 第59页 |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各种DNA样品的测定 | 第60-61页 |
| ·与一些经典方法的比较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