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论文的写作背景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 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风险决策和管理理论综述 | 第17-33页 |
| ·风险 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17-20页 |
| ·国内外关于风险概念的不同学说 | 第17-18页 |
| ·风险的本质属性 定义和特征 | 第18-19页 |
| ·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19-20页 |
| ·证券市场风险的特性和分类 | 第20-24页 |
| ·券市场风险的定义 | 第20-22页 |
| ·券市场风险的特征 | 第22-23页 |
| ·证券市场风险分类 | 第23-24页 |
| ·风险决策和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4-32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风险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预期效用理论 | 第24-26页 |
| ·状态——偏好函数 | 第26-27页 |
| ·数学期望——方差分析法 | 第27-30页 |
| ·企业理论:团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中外证券市场风险管理比较研究 | 第33-48页 |
| ·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比较 | 第33-36页 |
| ·对内部人管理的监管 | 第33-35页 |
| ·规范运作 | 第35-36页 |
| ·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比较 | 第36-38页 |
| ·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 第36页 |
| ·入市资金渠道 | 第36-37页 |
| ·投资者的市场行为 | 第37-38页 |
|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比较 | 第38-44页 |
| ·国内外券商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8-40页 |
| ·风险管理理念 | 第40-41页 |
| ·信息传递机制 | 第41页 |
|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 ·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 | 第42页 |
| ·内部风险降低的方式 | 第42-44页 |
| ·营运风险的控制方法 | 第44页 |
| ·证券市场监管 | 第44-47页 |
| ·管理思想演变历程 | 第45页 |
| ·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 第45-46页 |
| ·券管理体制的形成与演进 | 第46页 |
| ·监管部门功能定位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证券市场发行主体的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48-65页 |
| ·证券市场参与主体 | 第48-50页 |
| ·发行主体的风险框架 | 第50-54页 |
| ·发行主体风险成因分析 | 第54-59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54-55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55-58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的市场效应 | 第58-59页 |
| ·上市公司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模型 | 第59-61页 |
| ·外部风险及风险条件下的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59-60页 |
| ·委托代理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 第60-61页 |
| ·发行主体的风险管理 | 第61-64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61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从企业家入手 | 第61-62页 |
| ·发行主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退出市场风险 | 第62-63页 |
| ·发行主体风险关列有力补充: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65-81页 |
| ·投资主体的风险构成 | 第65-68页 |
| ·概况 | 第65页 |
| ·投资主体的系统性风险 | 第65-68页 |
| ·投资主体的非系统风险 | 第68页 |
| ·投资系统风险的变化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 第68-7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8-69页 |
| ·股票风险的分解 | 第69-70页 |
| ·研究方法 | 第70-72页 |
| ·投资主体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72-74页 |
| ·被误导的投资理念 | 第73页 |
| ·素质的缺陷 | 第73页 |
| ·风险偏好 | 第73-74页 |
| ·投资主体风险决策模型 | 第74-75页 |
| ·市场供求情况 | 第74-75页 |
| ·投资者之间存在博弈的效用最大化风险决策 | 第75页 |
| ·投资主体的风险管理 | 第75-80页 |
| ·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 | 第75-76页 |
| ·选择和坚持适当的投资方式 | 第76页 |
| ·做好投资组合 | 第76-77页 |
| ·学习投资知识 正确运用投资方法 | 第77页 |
| ·机构投资和主导市场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 第77-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证券公司的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81-101页 |
| ·概况 | 第81页 |
| ·风险的类型 | 第81-84页 |
| ·国际上的普通划分 | 第82页 |
| ·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按业务类型划分 | 第82-84页 |
| ·证券公司风险成因的分析 | 第84-87页 |
| ·市场体制性缺陷的影响 | 第84-85页 |
| ·证券公司运行体制缺陷的影响 | 第85-87页 |
| ·证券公司风险决策模型 | 第87页 |
| ·国外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 | 第87-93页 |
| ·风险管理的本质:风险三角形中的风险转换 | 第87-89页 |
|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第89-90页 |
| ·针对不同风险的管理工具 | 第90-91页 |
| ·营运风险管理 | 第91-93页 |
| ·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 | 第93-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7章 证券市场管理主体的风险决策和管理 | 第101-108页 |
| ·管理主体的风险构成 | 第101-104页 |
| ·管理主体风险决策模型 | 第104-105页 |
| ·管理主体的风险管理 | 第105-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论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技成果 | 第113-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