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预期结果和意义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火箭燃气射流的物理属性 | 第17-39页 |
2.1 燃气射流结构 | 第17-19页 |
2.2 燃气自由射流中的自模性 | 第19-23页 |
2.3 燃气射流湍流特性的描述 | 第23-25页 |
2.3.1 时均法 | 第23-25页 |
2.3.2 湍流强度 | 第25页 |
2.4 超音速燃气射流的混合与传质 | 第25-29页 |
2.4.1 多股平行射流混合 | 第25-28页 |
2.4.2 射流混合的远场特性 | 第28-29页 |
2.5 欠膨胀超音速燃气射流的近场激波系 | 第29-38页 |
2.5.1 超音速射流中的激波 | 第30-33页 |
2.5.2 火箭欠膨胀燃气射流的核心激波系结构 | 第33-36页 |
2.5.3 影响流谱的诸因素 | 第36-38页 |
2.5.4 流场的区分 | 第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燃气射流的基本方程和数值方法 | 第39-59页 |
3.1 物理问题及控制方程组 | 第39-43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40-42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42-43页 |
3.2 数值方法 | 第43-53页 |
3.2.1 网格生成 | 第43-45页 |
3.2.2 定解条件 | 第45-46页 |
3.2.3 控制方程的离散差分格式 | 第46-50页 |
3.2.4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50-53页 |
3.3 算法 | 第53-58页 |
3.3.1 SIMPLEST | 第53-56页 |
3.3.2 迭代方法及松弛因子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定常条件下三喷管燃气射流的数值模拟 | 第59-74页 |
4.1 定常条件的确定 | 第59页 |
4.2 XX-XX联合动力装置 | 第59-60页 |
4.3 二维燃气射流流场计算 | 第60-64页 |
4.3.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4.4 三维燃气射流流场计算 | 第64-73页 |
4.4.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64-66页 |
4.4.2 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4.4.3 单喷管(巡航级喷管)燃气射流的数值模拟 | 第71-72页 |
4.4.4 对三种情况下计算结果的讨论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非定常条件下三喷管燃气射流的数值模拟 | 第74-88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燃烧室压力—时间曲线 | 第74-79页 |
5.2.1 压力—时间曲线的微分方程 | 第74-77页 |
5.2.2 燃烧室压力—时间曲线的计算 | 第77-79页 |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9-84页 |
5.4 激波与漩涡的相互作用 | 第84-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1.结论 | 第88-89页 |
2.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