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鲍德里亚媒介文化观理论渊源 | 第8-17页 |
第一节 鲍德里亚思想渊源与方法体系 | 第8-11页 |
第二节 鲍德里亚思想涉及的主要领域 | 第11-17页 |
一、 物体系与消费社会 | 第12-14页 |
二、 象征交换与符号价值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鲍德里亚媒介文化观 | 第17-40页 |
第一节 传播: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通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媒介的“极权”和“迷狂”制造“沉默的多数” | 第19-24页 |
一、 媒介的“极权” | 第19-21页 |
二、 媒介制造信息的“迷狂” | 第21-22页 |
三、 “沉默的多数”:弱者的战术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内爆”:社会的终结 | 第24-31页 |
一、 麦克卢汉视野里的“内爆” | 第25-27页 |
二、 鲍德里亚视野里的“内爆” | 第27-31页 |
第四节 再现的危机:媒介制造“仿像文化” | 第31-40页 |
一、 几个关键词的释义 | 第32-33页 |
二、 “象四阶段说”和“模拟序列” | 第33-36页 |
三、 “模拟”的“完美样板” | 第36-37页 |
四、 “再现”的危机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广告图腾:“仿像文化”的典型案例 | 第40-46页 |
一、 “自我实现”的哲学:作为“符号价值”的广告 | 第40-43页 |
二、 广告的恩宠:母性形象 | 第43-46页 |
第四章 鲍德里亚媒介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作品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