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大窑湾港区最优登船点选择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引言 | 第7-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9-16页 |
·国际上及中国沿岸各主要港口登船点设置情况 | 第9-11页 |
·大连港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吞吐量情况 | 第12-13页 |
·立题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立题的目标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自然条件概述 | 第16-24页 |
·气象 | 第16-18页 |
·风 | 第16-18页 |
·台风 | 第18页 |
·雾 | 第18页 |
·气温 | 第18页 |
·降水 | 第18页 |
·湿度 | 第18页 |
·水文 | 第18-21页 |
·潮汐 | 第19页 |
·波浪 | 第19-20页 |
·海流 | 第20页 |
·冰况 | 第20-21页 |
·水域环境 | 第21-24页 |
·水深 | 第21-22页 |
·险礁区 | 第22页 |
·海上养殖区 | 第22-24页 |
第3章 优化对象的初选 | 第24-30页 |
·港口未来规划及发展 | 第24页 |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第24-26页 |
·码头、锚地分布及分类情况 | 第26-27页 |
·交通流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预选登船点 | 第28-30页 |
·IMO的有关规定 | 第28-29页 |
·登船点的预选原则 | 第29页 |
·登船点的预选 | 第29-30页 |
第4章 影响登船点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30-48页 |
·影响登船点选择的因素集 | 第30-32页 |
·确定影响登船点选择的因素集层次结构 | 第32-34页 |
·层次分析法实用性原则 | 第32-33页 |
·确定引航员登船点选择的结构层次 | 第33-34页 |
·影响登船点选择主要因素的分析 | 第34-48页 |
·通航密度 | 第34-39页 |
·风的影响 | 第39-42页 |
·流的影响 | 第42-43页 |
·波浪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水域环境 | 第44-45页 |
·险礁距离 | 第45页 |
·养殖区 | 第45-46页 |
·待引船漂移量 | 第46页 |
·引航距离 | 第46-48页 |
第5章 预选登船点综合评价 | 第48-62页 |
·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 第48页 |
·构造判断矩阵方法 | 第48-52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最优登船点综合评价过程 | 第53-62页 |
·评价指标的赋值 | 第53-54页 |
·建立判断矩阵 | 第54-57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7-60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 待引航船漂移实验资料 | 第68-73页 |
附录二 交通流调查统计资料 | 第73-81页 |
附录三 AHP相对权重法 | 第81-83页 |
附录四 大连新港外海风浪表 | 第83-86页 |
附录五 船舶交通流分布拟合曲线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