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

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

综棕第1-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信息商提出的社会背景第13-31页
 1.1 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3-14页
 1.2 信息环境与信息人的关系第14-18页
  1.2.1 信息环境第14-15页
  1.2.2 信息文明发展中人的作用第15-18页
 1.3 社会信息环境与人第18-22页
  1.3.1 信息时代的社会信息环境第18-21页
  1.3.2 单一社会信息环境对人的要求第21-22页
 1.4 个人信息环境与人第22-26页
  1.4.1 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环境第22-25页
  1.4.2 单一个人信息环境对人的要求第25-26页
 1.5 人对现代信息环境的适应、控制与创新能力第26-31页
  1.5.1 现代信息环境的运动变化第26-27页
  1.5.2 人对信息环境的适应、控制与创新能力第27-29页
  1.5.3 已形成的表征人应对现代信息环境能力的概念第29-31页
2 信息商提出的理论背景第31-44页
 2.1 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第31-40页
  2.1.1 定义与内涵的研究第31-33页
  2.1.2 信息素质标准和模型的研究第33-36页
  2.1.3 推广、应用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第36-37页
  2.1.4 不足第37-40页
 2.2 关于信息能力的研究第40-41页
 2.3 关于信息化指标的研究第41-42页
 2.4 信息商的提出第42-44页
3 信息商及其内涵第44-59页
 3.1 信息商的含义第44-45页
 3.2 信息商三要素第45-47页
  3.2.1 信息观第45-46页
  3.2.2 信息知识第46页
  3.2.3 信息能力第46-47页
 3.3 ⅡQ模型第47-55页
  3.3.1 ⅡQ基本模型第47-50页
  3.3.2 ⅡQ正向发展的三元模式第50-52页
  3.3.3 ⅡQ正向发展的偏才模型第52-55页
 3.4 ⅡQ的精华:创新第55-57页
 3.5 ⅡQ与其它商数的区别与联系:完美人生的6Q法则第57-59页
4 信息商测试第59-93页
 4.1 ⅡQ的衡量标准第59-60页
 4.2 信息商测试结构模型第60-61页
 4.3 测试指标的定性描述第61-68页
  4.3.1 B_1层及下属各C层第61-63页
  4.3.2 B_2及下属各C层第63-64页
  4.3.3 B_3及下属各C层第64-68页
 4.4 测试:以对西南科技大学350名同学测试为例第68-70页
  4.4.1 测试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第68页
  4.4.2 测试目标第68-69页
  4.4.3 测试问卷第69-70页
 4.5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第70-93页
  4.5.1 测试指标权重的获得第70-73页
  4.5.2 统计方法第73-74页
  4.5.3 分析及结论第74-93页
5 信息商测试的应用与意义第93-96页
6 总结第96-97页
附录一 大学生ⅡQ调查问卷第97-103页
附录二 300大学生ⅡQ成绩统计表第103-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117-119页
声明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义网的信息内容检索
下一篇:视讯产品的营销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