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通过共转化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前言第8-12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12-20页
   ·实验材料第12-14页
     ·供试水稻品种或亲本第12页
     ·菌株及双元载体第12-14页
   ·培养基第14-15页
   ·载体的构建、鉴定及转化第15-16页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第16页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其介导的水稻共转化第16-17页
     ·单菌体转化中根癌农杆菌的培养第16页
     ·双菌体共转化中根癌农杆菌的培养第16页
     ·水稻受体材料的浸染及其与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第16-17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及植株再生第17页
   ·水稻共转化频率的计算第17-18页
     ·瞬间表达率第17页
     ·共转化率Ⅰ第17页
     ·共转化率Ⅱ第17-18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18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总DNA的PCR分析第18-19页
     ·水稻植株叶片总DNA的提取第18页
     ·PCR扩增第18-19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总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第19页
     ·大量总DNA的提取第19页
     ·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的制备第19页
     ·Southern杂交分析第19页
   ·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19页
   ·水稻成熟种子胶稠度和糊化温度的测定第19-20页
二、 结果和分析第20-43页
   ·只含GUS报告基因双元载体的构建第20-21页
   ·农杆菌不同菌株和浓度配比对双载体共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1-27页
     ·不同菌株搭配对双载体共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1-24页
     ·不同农杆菌配比浓度对双载体共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4-26页
     ·共转化植株的PCR分析第26-27页
   ·双载体介导转化获得共转化反义Wx基因的水稻植株第27-35页
     ·双载体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第27-28页
     ·转反义Wx基因T_0代水稻植株的PCR分析第28-30页
     ·T_0代双载体共转化水稻植株总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第30-31页
     ·T_0代双载体共转化植株成熟种子胚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31-33页
     ·部分双载体共转化水稻植株T_1代成熟种子的品质分析第33-34页
     ·无选择标记T_1代共转化水稻植株的分离及PCR鉴定第34-35页
   ·超双元载体共转化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鉴定第35-41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第35-36页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第36-37页
     ·T_0代转基因植株总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第37-38页
     ·T_0代水稻植株成熟种子胚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38-39页
     ·共转化水稻植株T_1代成熟种子的品质分析第39-40页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反义Wx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鉴定第40-41页
   ·一步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反义Wx基因水稻植株的研究第41-43页
     ·与农杆菌共培养后再生水稻植株的获得第42页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筛选第42-43页
三、 讨论第43-46页
   ·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转化法中影响共转化频率的因素第43-44页
   ·不同介导途径的共转化频率的比较第44页
   ·抗性选择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在共转化植株后代中的分离第44-45页
   ·一步法获得无标记转基因水稻的价值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氟等离子体中基团分布及其对a-C:F薄膜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警用车载微波现场影音传输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