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一、 邓小平党史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9-16页 |
(一) 邓小平党史观形成的国内背景 | 第10-14页 |
(二) 邓小平党史观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14-16页 |
二、 邓小平党史观的理论阐释 | 第16-34页 |
(一) 党史功能观 | 第16-20页 |
1 要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使之成为我们认识现实,指导行动的参考,发展了党史鉴戒、资政功能 | 第16-18页 |
2 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党员、干部、青年、人民,提出了党史育人功能 | 第18-19页 |
3 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倡导了党史铸魂功能 | 第19-20页 |
(二) 党史研究观 | 第20-28页 |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 | 第20-24页 |
2 全面科学分析的方法 | 第24-28页 |
(三) 党史教育观 | 第28-34页 |
1 党史教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教育 | 第28-30页 |
2 党史教育是优良传统作风教育 | 第30-32页 |
3 党史教育是远大理想和必胜信念的教育 | 第32-34页 |
三、 邓小平党史观的实践运用 | 第34-46页 |
(一)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 第34-39页 |
(二) 正确地把握党史分期问题 | 第39-41页 |
(三) 科学地历史地看待“文化大革命” | 第41-46页 |
四、 邓小平党史观的影响 | 第46-52页 |
(一) 推动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对党内民主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 第46-47页 |
(二) 推动了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发展 | 第47-48页 |
(三) 深化了党对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的认识,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第48-49页 |
(四) 推动了党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研究,纠正了一些违背历史的结论,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 第49-50页 |
(五) 端正了党史研究的方向,推动了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党史学科的科学化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