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5页 |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及民族民间药用情况 | 第9-12页 |
·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及分布 | 第9页 |
·民族民间药用情况 | 第9-12页 |
·獐牙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29页 |
·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第13-24页 |
·主要类型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 | 第24-29页 |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 第29-31页 |
·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29-30页 |
·分子序列鉴定 | 第30页 |
·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 第30-31页 |
·胚胎学研究 | 第31页 |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 | 第31-34页 |
·治疗肝炎作用 | 第31-32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32页 |
·降血糖作用 | 第32-33页 |
·缓解胃溃疡作用 | 第33页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33-34页 |
·其他作用 | 第34页 |
·临床应用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评价 | 第35-65页 |
·引言 | 第35页 |
·原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 第3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页 |
·药材性状的比较鉴别 | 第38-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性状描述 | 第38-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花粉形态学研究 | 第42-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花粉粒的形态特征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8页 |
·叶片表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 第48-58页 |
·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58-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研究 | 第60-65页 |
·仪器和材料 | 第60页 |
·方法和结果 | 第60-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第三章 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65-73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药材、仪器与试剂 | 第66页 |
·提取和分离 | 第66-68页 |
·结构鉴定 | 第68-73页 |
第四章 獐牙菜属一新种的分类鉴定研究 | 第73-80页 |
·引言 | 第73页 |
·形态学描述 | 第73-75页 |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 第75-80页 |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DNA的提取 | 第75-76页 |
·结果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页 |
附图 | 第89-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