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5页 |
一、 引论 | 第5-8页 |
(一) 引言 | 第5-6页 |
(二) 选题动机与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五)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 中介语理论和纳汉中介语 | 第8-11页 |
(一) 中介语理论 | 第8-10页 |
(二) 纳汉中介语 | 第10-11页 |
三、 纳汉中介语的语音系统 | 第11-44页 |
(一) 汉语声母与纳汉中介语声母比较 | 第11-15页 |
(二) 纳汉中介语韵母系统 | 第15-43页 |
1 、 纳汉中介语韵母特点 | 第15-37页 |
2 、 纳汉中介语韵母变体总览 | 第37-43页 |
(三) 纳汉中介语音节声调简析 | 第43-44页 |
四、 纳汉中介语的语音特点 | 第44-47页 |
(一) 双重制约性 | 第44页 |
(二) 相对稳定性 | 第44-45页 |
(三) 层级性 | 第45-46页 |
(四) 系统性 | 第46页 |
(五) 灵活性 | 第46-47页 |
五、 纳汉中介语语音发展前景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