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7页 |
1 森林景观资源及风景林概述 | 第7-12页 |
1.1 风景 | 第7页 |
1.2 森林景观资源 | 第7-9页 |
1.2.1 森林景观资源的概念 | 第8页 |
1.2.2 森林景观资源的分类 | 第8页 |
1.2.3 森林景观类型 | 第8-9页 |
1.3 风景林 | 第9-10页 |
1.3.1 风景林的含义 | 第9页 |
1.3.2 营建风景林的意义 | 第9-10页 |
1.4 风景林景观 | 第10-11页 |
1.4.1 风景林景观的概念 | 第10页 |
1.4.2 风景林景观特点 | 第10-11页 |
1.4.3 风景林景观类型划分 | 第11页 |
1.5 风景林木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 第12-15页 |
2.1 森林景观质量定量评价 | 第12-13页 |
2.1.1 国外森林景观质量定量评价 | 第12-13页 |
2.1.2 国内森林景观质量定量评价 | 第13页 |
2.2 森林景观经营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2.2.1 国外森林景观经营技术 | 第13-14页 |
2.2.2 国内森林景观经营技术 | 第14-15页 |
3 福建省风景林质量定量评价 | 第15-34页 |
3.1 福建省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15-16页 |
3.2 评价方法与步骤 | 第16-20页 |
3.2.1 心理物理学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3.2.2 评判对象类型 | 第17页 |
3.2.3 评判者 | 第17-18页 |
3.2.4 评判方法 | 第18-20页 |
3.3 不同群体或评判方式的评判结果分析 | 第20-23页 |
3.3.1 不同地域评判者的评判结果差异性分析 | 第20-21页 |
3.3.2 不同专业水平评判者的评判结果差异性分析 | 第21-22页 |
3.3.3 不同评判方式对评判结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3.4 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23-34页 |
3.4.1 各类景观标准化得分值 | 第23-24页 |
3.4.2 模型建立步骤 | 第24-25页 |
3.4.3 景观要素分析 | 第25-27页 |
3.4.4 景观模型的建立 | 第27-34页 |
3.4.4.1 春季观花类景观模型 | 第27-29页 |
3.4.4.2 春季非观花类景观模型 | 第29-30页 |
3.4.4.3 夏景质量评价模型 | 第30-31页 |
3.4.4.4 秋景质量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3.4.4.5 林内景质量评价模型 | 第32-34页 |
4 福建省风景林的营建及管理 | 第34-38页 |
4.1 福建省风景林现状 | 第34页 |
4.2 风景林的建设原则 | 第34-35页 |
4.3 福建省风景林的建设 | 第35-38页 |
4.3.1 评价模型的运用 | 第35页 |
4.3.2 各类景观的经营对策 | 第35-36页 |
4.3.3 观赏树种的合理选择 | 第36-38页 |
5 天竺山森林公园两二水库风景林评价和生态风景林的建设 | 第38-42页 |
5.1 两二水库自然概况 | 第38页 |
5.2 两二水库风景林质量评价 | 第38-39页 |
5.2.1 两二水库风景林的定性评价 | 第38-39页 |
5.2.2 两二水库风景林的评判结果分析 | 第39页 |
5.3 两二水库生态风景林的建设 | 第39-42页 |
5.3.1 生态风景林 | 第39-40页 |
5.3.1.1 生态风景林的涵义 | 第39页 |
5.3.1.2 两二水库营建生态风景林的意义 | 第39-40页 |
5.3.2 两二水库生态风景林的建设 | 第40-42页 |
6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