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视角 | 第8-11页 |
(三) 文章的结构 | 第11-12页 |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分析 | 第12-19页 |
(一) 发展的历史逻辑: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的历史传承 | 第12-15页 |
(二) 实践的现实效果:大学生“村官”发展过程及作用评估 | 第15-19页 |
三、农村现代化与大学生青年的关系 | 第19-24页 |
(一) 农村的现代化需要知识群体的参与与引导 | 第19-21页 |
(二) 基层是大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 | 第21-24页 |
四、青年人的主体选择 | 第24-33页 |
(一) 主体选择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26页 |
(二) 当代青年职业选择时的价值导向 | 第26-28页 |
(三) 大学生当“村官”的选择依据 | 第28-33页 |
五、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未来展望 | 第33-39页 |
(一) 大学生“村官”政策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3-36页 |
(二) 建立政府、学校、学生三维驱动模式 | 第36-39页 |
六、后记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