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页 |
1.1 化学计量学的历史与发展 | 第9-13页 |
1.2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发展 | 第13-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工作目标 | 第17-21页 |
第二章 系统软件整体开发 | 第21-38页 |
2.1 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 第21-23页 |
2.1.1 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处理子系统 | 第21-22页 |
2.1.2 离线数据分析处理子系统 | 第22-23页 |
2.1.3 实验室信息管理子系统 | 第23页 |
2.2 系统的开发步骤及设计方法 | 第23-28页 |
2.2.1 结构化程序设计 | 第24-25页 |
2.2.2 基于组件程序设计 | 第25-28页 |
2.3 系统开发中一些技术解决方案 | 第28-32页 |
2.3.1 系统平台和开发平台的选取 | 第28-30页 |
2.3.2 数据采集显示设计方案的比较选取 | 第30-31页 |
2.3.3 动态链接库(DLL)的生成与运行 | 第31页 |
2.3.4 图表的打印 | 第31-32页 |
2.3.5 软件启动封面的设计 | 第32页 |
2.3.6 帮助系统的设计 | 第32页 |
2.3.7 独立系统的安装生成 | 第32页 |
2.4 系统开发中一些相关支撑技术 | 第32-38页 |
2.4.1 OLE自动化 | 第32-33页 |
2.4.2 MATALAB工具软件 | 第33-35页 |
2.4.3 Windows98环境下数据实时采样频率的解决方案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处理系统的研究及开发 | 第38-56页 |
3.1 概述 | 第38页 |
3.2 数据采集器的设计与开发 | 第38-40页 |
3.3 数据采集显示处理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开发 | 第40页 |
3.4 计算机与串口通讯 | 第40-47页 |
3.4.1 串口通信标准 | 第40-42页 |
3.4.2 计算机与串口通讯的编程选择方案 | 第42-43页 |
3.4.3 串口通讯中的帧结构 | 第43-44页 |
3.4.4 串口通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4-47页 |
3.4.4.1 数据采集器的串口数据通讯协议是: | 第44-45页 |
3.4.4.2 部分参数的技术分析 | 第45-46页 |
3.4.4.3 串口实时采集流程 | 第46-47页 |
3.5 实时采集信号处理 | 第47-52页 |
3.5.1 采样预处理及采样规则 | 第48页 |
3.5.2 数据平滑处理 | 第48-52页 |
3.5.2.1 均值滤波 | 第49页 |
3.5.2.2 Savitzky-Golay平滑与求导 | 第49-51页 |
3.5.2.3 傅立叶分析技术 | 第51-52页 |
3.6 VB开发实时动态曲线显示技术 | 第52-53页 |
3.7 子系统功能简介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离线数据分析处理子系统 | 第56-98页 |
4.1 概述 | 第56-59页 |
4.1.1 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56-57页 |
4.1.2 子系统数据文件的组织及显示 | 第57-59页 |
4.2 多元定量校正工具箱 | 第59-68页 |
4.2.1 单变量定量校正模块 | 第59页 |
4.2.2 多元线性回归定量校正模块 | 第59-62页 |
4.2.2.1 多元线性回归定量校正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4.2.2.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61-62页 |
4.2.3 K矩阵定量校正模块 | 第62-66页 |
4.2.3.1 K矩阵法定量校正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63-65页 |
4.2.3.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65-66页 |
4.2.4 P矩阵定量校正模块 | 第66-68页 |
4.2.4.1 P矩阵法定量校正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4.2.4.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67-68页 |
4.3 化学因子分析工具箱 | 第68-77页 |
4.3.1 概述 | 第68-69页 |
4.3.2 迭代目标因子分析模块 | 第69-74页 |
4.3.2.1 化学因子分析原理步骤及程序设计 | 第69-73页 |
4.3.2.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73-74页 |
4.3.2 多元回归定量校正模块 | 第74-77页 |
4.3.2.1 多元回归定量校正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74-75页 |
4.3.2.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75-77页 |
4.4 聚类分析工具箱 | 第77-82页 |
4.4.1 聚类分析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77-81页 |
4.4.2 模块功能简介 | 第81-82页 |
4.5 谱图拟合处理工具箱 | 第82-98页 |
4.5.1 线性拟合模块 | 第82-86页 |
4.5.1.1 概述 | 第82-84页 |
4.5.1.2 线性拟合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84-85页 |
4.5.1.3 模块功能简介 | 第85-86页 |
4.5.2 重叠峰分峰拟合模块 | 第86-98页 |
4.5.2.1 傅立叶变换去卷积分峰的数学解析 | 第87-88页 |
4.5.2.2 重叠峰拟合原理及程序设计 | 第88-94页 |
4.5.2.3 模块功能简介 | 第94-98页 |
第五章 部分应用实例 | 第98-106页 |
5.1 实时数据采集实例 | 第98-100页 |
5.1.1 X-Y函数记录 | 第98-100页 |
5.1.2 长图记录 | 第100页 |
5.2 目标因子分析模拟应用实例 | 第100-104页 |
5.3 模拟重叠峰分峰拟合应用实例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发表论文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