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超长单桩荷载传递机理及其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研究

绪论第1-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桩土相互作用综述第9-14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页
 四、 本文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一章 超长单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第16-28页
 一、 荷载传递函数及其参数确定第16-19页
 二、 荷载传递函数修正第19页
 三、 荷载传递法计算原理第19-21页
 四、 岩土参数的优化第21-22页
 五、 工程实例第22-27页
 六、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用有限单元法分析超长单桩的荷载传递第28-37页
 一、 计算方法和本构关系第28-33页
 二、 计算处理及计算参数第33-34页
 三、 计算结果分析第34-36页
 四、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桩长和桩轴向抗压刚度对桩极限承载力发挥的影响第37-41页
 一、 荷载传递机理分析第37-38页
 二、 桩长和桩轴向抗压刚度的影响第38-40页
 三、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桩有效桩长第41-62页
 第一节 基桩有效桩长之浅见第41-47页
  一、 有效桩长定义第41-42页
  二、 普通单桩、群桩有效桩长问题第42-44页
  三、 有效桩长计算方法第44-45页
  四、 关于基桩有效桩长的讨论第45-46页
  五、 本节小结第46-47页
 第二节 确定深厚覆盖土层中普通单桩有效桩长第47-62页
  一、 桩顶荷载及其沉降的计算第47-49页
  二、 传递函数参数选取第49-50页
  三、 有效桩长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第50-52页
  四、 各因素对有效桩长的影响分析第52-61页
  五、 工程应用第61页
  六、 本节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第62-67页
 一、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模型第62-63页
 二、 荷载传递法在群桩单桩刚度计算中应用第63-66页
 三、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计算方法第66-67页
第六章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受力特征第67-80页
 一、 不考虑群桩桩侧摩阻力和群桩桩端阻力引起群桩桩端附加沉降第67页
 二、 考虑群桩桩端阻力引起群桩桩端附加沉降第67-68页
 三、 考虑群桩桩侧摩阻力和群桩桩端阻力引起群桩桩端附加沉降第68-80页
第七章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实例分析第80-84页
 一、 工程概况第80-81页
 二、 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的对比第81-82页
 三、 桩长对筏基沉降、筏基分担荷载和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第82-83页
 四、 小结第83-84页
第八章 桩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第84-98页
 第一节 软土质地区微型桩基础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第84-93页
  一、 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离心模型试验第84-85页
  二、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第85-87页
  三、 本节小结第87-93页
 第二节 普通单桩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第93-98页
  一、 试验准备第93-94页
  二、 试验结果第94-98页
第九章 结论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笔者在攻硕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紫金学院扩建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自由曲面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