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2 城市化问题研究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2.1 城市化理论演进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2.1.1 古典城市化理论 | 第12-13页 |
2.1.2 当代城市发展理论 | 第13-15页 |
2.1.3 城市化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2.2 城市化测度、统计口径及评价指标 | 第16-21页 |
2.2.1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 第16-17页 |
2.2.2 城市化的测度 | 第17-18页 |
2.2.3 城市化的统计口径 | 第18-20页 |
2.2.4 城市化评价的主要指标 | 第20-21页 |
3 国内外城市化进程及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 第21-27页 |
3.1 世界城市化特点及其规律 | 第21-24页 |
3.1.1 世界城市化特点 | 第21-22页 |
3.1.2 世界城市化基本规律 | 第22-24页 |
3.2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3.2.1 中国城市化现状综述 | 第24-25页 |
3.2.2 中国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4 洛阳城市化进程回顾与评价 | 第27-38页 |
4.1 洛阳市概况 | 第27页 |
4.2 洛阳城市化进程历史回顾 | 第27-30页 |
4.2.1 洛阳古代城镇的兴起与沿革 | 第28-29页 |
4.2.2 洛阳近代城镇的发展 | 第29页 |
4.2.3 洛阳当代城镇的发展 | 第29-30页 |
4.2.4 洛阳城镇发展历史总结 | 第30页 |
4.3 洛阳城市化进程现状评价 | 第30-38页 |
4.3.1 洛阳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 第30-34页 |
4.3.2 洛阳城市化进程现状评价 | 第34-38页 |
5 城市化进程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7页 |
5.1 洛阳城市化进程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5.1.1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8页 |
5.1.2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5.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40页 |
5.2 洛阳城市化进程宏观影响 | 第40-43页 |
5.2.1 人口与城市化 | 第40-41页 |
5.2.2 资源开发与城市化 | 第41页 |
5.2.3 工业化与城市化 | 第41-43页 |
5.2.4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 第43页 |
5.2.5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 第43页 |
5.3 洛阳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5.3.1 加快洛阳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因素 | 第43-45页 |
5.3.2 制约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6 洛阳城市化进程战略研究 | 第47-64页 |
6.1 洛阳城市化进程基本思路及战略目标 | 第47-48页 |
6.1.1 洛阳城市化进程基本思路 | 第47-48页 |
6.1.2 洛阳城市化进程战略目标 | 第48页 |
6.2 洛阳城市化战略路径依赖分析 | 第48-52页 |
6.3 洛阳城市化进程战略选择 | 第52-58页 |
6.4 洛阳城市化进程预测分析 | 第58-61页 |
6.4.1 洛阳城市化进程均衡模型分析 | 第58-59页 |
6.4.2 洛阳城市化进程指标预测 | 第59-61页 |
6.5 洛阳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1-64页 |
6.5.1 生态问题 | 第62页 |
6.5.2 交通问题 | 第62页 |
6.5.3 住宅问题 | 第62页 |
6.5.4 社会治安问题 | 第62-63页 |
6.5.5 城市就业 | 第63-64页 |
7 加快洛阳城市化进程实施措施研究 | 第64-71页 |
7.1 以城镇化轴心形成为目标,推进洛阳城市化进程 | 第64页 |
7.2 追求城市规划的最优化和城市管理的科学化 | 第64-67页 |
7.3 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城建资金筹措 | 第67-69页 |
7.4 重视洛阳城市形象建设 | 第69-70页 |
7.5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洛阳城市信息化程度 | 第70-71页 |
8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