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证券市场论文

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效率研究

引言第1-10页
第一章 证券市场效率与首次公开发行制度第10-19页
 1.1 证券市场效率解析第10-13页
 1.2 首次公开发行制度研究的范畴第13-19页
  1.2.1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第13-15页
  1.2.2 发行监管制度第15-16页
  1.2.3 证券承销制度第16-17页
  1.2.4 证券商行业发展状况第17页
  1.2.5 证券发行定价方式第17-19页
第二章 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效率的衡量第19-34页
 2.1 运行效率第19-28页
  2.1.1 运行效率衡量一: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第19-21页
  2.1.2 运行效率衡量二:发行监管制度第21-22页
  2.1.3 运行效率衡量三:证券商第22-26页
  2.1.4 运行效率衡量四:证券发行定价方式第26-28页
 2.2 定价效率第28-34页
  2.2.1 定价效率衡量一:发行价格与首日上市价格的差异第29-31页
  2.2.2 定价效率衡量二:相对价格第31-32页
  2.2.3 定价效率衡量三:绝对价格第32-34页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效率研究第34-56页
 3.1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的演进第34-36页
 3.2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运行效率研究第36-44页
  3.2.1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效率第36-38页
  3.2.2 发行监管制度效率第38-39页
  3.2.3 证券商效率第39-43页
  3.2.4 发行定价方式第43-44页
 3.3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定价效率研究第44-51页
  3.3.1 发行价格与首日上市价格的差异率第44-46页
  3.3.2 相对价格效率第46-50页
  3.3.3 绝对价格效率第50-51页
 3.4 综合评价第51-56页
  3.4.1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运行效率正逐渐改善,但仍具有低效率的表象第51-52页
  3.4.2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定价效率的“两难困境”第52-53页
  3.4.3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运行效率与定价效率之间的“瓜葛”第53-56页
第四章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效率的改进建议第56-59页
 4.1 纠正定价效率系统性偏差第56-57页
 4.2 完善首次公开发行制度运行效率的若干环节第57-59页
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5页
 附录-1 2000年度32家主承销资格证券公司的执业情况信誉考评积分第62-63页
 附录-2 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有关处罚第63-65页
后记第65-12页
文中图表:第12-65页
 图-1 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的若干对象第12-22页
 图-2 股票承销市场与认购市场作用机制第22-24页
 图-3 证券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第24-42页
 图-4 券商信誉等级与超额报酬率比较第42-51页
 图-5 我国证券一级市场股票发行市盈率变化图第51-54页
 图-6 我国首次公开市场上运行效率与定价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图第54-18页
 表-1 各国证券发行定价方式采用第18-27页
 表-2 三种证券发行定价方式下的首日超额报酬收益率(各国平均值)第27-40页
 表-3 证券公司资产、注册资本集中度第40-43页
 表-4 2000年发行-2001年中期业绩预亏、预警公司及其主承销商一览第43-45页
 表-5 两阶段股票首日上市超额报酬率比较第45页
 表-6 分阶段超额报酬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5-47页
 表-7 八个主成份因子特征值与贡献值第47页
 表-8 所选取主成份因子负载矩阵第47页
 表-9 八个主成份因子特征值与贡献值第47页
 表-10 所选取主成份因子负载矩阵第47-48页
 表-11 1997.3—1999.3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价与基本面因素关系检验结果第48页
 表-12 1999.3—2001.8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价与基本面因素关系检验结果第48-49页
 表-13 1999.3—2001.8放大和缩小后的发行价与基本面因素关系检验结果第49页
 表-14 基本面因素与其它因素对发行价格的综合影响第49-50页
 表-15 纽约证券交易所平均市盈率分布(1926—1996年)第50页
 表-16 世界主要证券二级市场长期平均市盈率第50-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信息公开
下一篇:航弹极转动惯量测试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