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热敏化灸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0页 |
第一节 中医对面瘫的认识 | 第10-16页 |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页 |
二、针灸治疗 | 第10-14页 |
三、中药疗法 | 第14-15页 |
四、针药结合 | 第15页 |
五、综合治疗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西医对面瘫的认识 | 第16-18页 |
一、西医对病因病理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二、临床表现及定位 | 第17页 |
三、鉴别诊断 | 第17-18页 |
四、西医治疗 | 第18页 |
五、预后 | 第1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二、纳入标准 | 第21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四、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21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一、样本含量估计 | 第21页 |
二、随机对照方法及盲法实施 | 第21-22页 |
三、治疗情况 | 第22-24页 |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五、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第26-27页 |
六、病人依从性保证 | 第27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27-32页 |
一、选择手阳明大肠经的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二、腧穴热敏化灸的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四、创新性 | 第30-31页 |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
附录1 | 第36-38页 |
附录2 | 第38-39页 |
附录3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