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科学经济学、知识经济学论文

知识论--知识产权、知识贸易和经济发展

序言第1-26页
第一篇   论知识第26-42页
 第一章   知识及其相关概念和分类第27-37页
  第一节   知识概念的界定第27-29页
  第二节   若干常用概念的区分第29-33页
  第三节   知识的分类第33-37页
 第二章   知识的性质第37-42页
  第一节   知识的外部性第37-38页
  第二节   知识的非重复性和可复制性第38页
  第三节   知识的可共消费性第38-39页
  第四节   知识的可学习性和继承性第39-40页
  第五节   知识的无限性和阶段性以及多面性或替代性第40页
  第六节   知识的不确定性第40-42页
第二篇   知识生产过程第42-110页
 第三章   论知识生产的一般过程第43-63页
  第一节   引言第43-44页
  第二节   知识创造的一般过程第44-48页
  第三节   知识生产的主要要素第48-52页
  第四节   知识生产的分工与协作第52-56页
  第五节   知识生产的成本变化规律第56-59页
  第六节   知识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与投资决策第59-61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论知识生产的组织和实现形式第63-87页
  第一节   引言第63-65页
  第二节   基本假设第65-66页
  第三节   知识市场价值实现与优先权第66-71页
  第四节   市场机制配置R&D资源效率的模型第71-74页
  第五节   R&D直接资助形式的效率模型第74-79页
  第六节   R&D设奖形式的效率模型第79-85页
  第七节   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取向第85-86页
  第八节   本章结论第86-87页
 第五章   论知识生产的险胜优势、不确定性和竞争与合作第87-110页
  第一节   引言第87-90页
  第二节 知识生产的险胜优势和不确定性第90-95页
  第三节 知识生产竞争战略的基本模型和分析第95-101页
  第四节 知识生产的合作战略模型和分析第101-108页
  第五节 本章结论和模型的引伸意义第108-110页
第三篇 知识扩散和贸易第110-233页
 第六章 论形成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率第111-125页
  第一节 引言第111-113页
  第二节 WTO下达成知识产权协议的谈判模型第113-117页
  第三节 WTO下知识产权协议的实施模型第117-119页
  第四节 世界范围内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效率的讨论第119-124页
  第五节 结束语第124-125页
 第七章 论侵权和专利机制第125-148页
  第一节 引言第125-127页
  第二节 论侵权行为和动机第127-129页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第129-133页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机制的最优选择第133-136页
  第五节 专利机制有利于优化纵向和横向的研究结构第136-138页
  第六节 专利机制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第138-140页
  第七节 专利机制带有比非专利机制更大的竞争特征第140-142页
  第八节 技术优先权与专利机制第142-143页
  第九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改革第143-147页
  第十节 本章结束语第147-148页
 第八章 论声誉、明星和放大第148-173页
  第一节 引言第148-150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知识效用和市场行为第150-153页
  第三节 论信息、标志和声誉第153-160页
  第四节 论明星效应和发散现象第160-167页
  第五节 排挤效应和利益放大效应第167-171页
  第六节 本章总结第171-173页
 第九章 论知识贸易的理论基础第173-195页
  第一节 新古典学派的历史倒退第173-174页
  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对传统贸易理论认识局限性的革命第174-180页
  第三节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的发展第180-187页
  第四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融合第187-191页
  第五节 实证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第191-193页
  第六节 本章结束语第193-195页
 第十章 论知识贸易第195-219页
  第一节   引言第195-196页
  第二节   知识贸易的形式第196-199页
  第三节   贸易纯理论第199-205页
  第四节   论技术许可贸易第205-216页
  第五节   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结构调整第216-217页
  第六节   本章结语第217-219页
 第十一章  论贸易谈判第219-233页
  第一节   引言第219-220页
  第二节   贸易谈判的“核”第220-222页
  第三节   完全信息下贸易合同的谈判模型第222-225页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下贸易合同的谈判博弈模型第225-229页
  第五节   贸易自律合同的战略谈判模型第229-231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和模型的应用含义第231-233页
第四篇   知识应用与经济发展第233-292页
 第十二章  论不确定性经济增长第234-260页
  第一节   引言第234-235页
  第二节   主要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成就回顾第235-241页
  第三节   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缺陷第241-245页
  第四节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第245-246页
  第五节   不确定性经济增长第246-256页
  第六节   经济增长率的发散和差距拉大现象第256-258页
  第七节   本章的总结第258-260页
 第十三章  论就业、收入分布和人才流动第260-279页
  第一节   引言第260-262页
  第二节   论就业、失业和工资差距第262-267页
  第三节   收入的分层现象和明星现象第267-272页
  第四节   人才流动和流失第272-278页
  第五节   本章结论第278-279页
 第十四章  论企业内部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第279-292页
  第一节   论企业性质第279-280页
  第二节   企业主要生产要素和要素所有者的经济地位第280-283页
  第三节   论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三次飞跃第283-289页
  第四节   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289-291页
  第五节   本章结论和现实意义第291-292页
各章参考文献第292-304页
后记第304页

论文共3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初步定位
下一篇:表皮生长因子mRNA在猪雌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REPRODUCTIVE ORGANS OF FEMALE 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