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大型应用软件协同开发的版本控制和管理—面向组件增量的版本控制方法

1. 引言第1-16页
     ·粒子物理实验环境第11-14页
       ·数据获取系统第11页
       ·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第11-12页
       ·计算机网络系统第12-13页
       ·建立协同开发环境必要性第13-14页
     ·协同软件开发管理第14-15页
       ·协同环境第14页
       ·协同开发的特点第14-15页
     ·论文的内容第15-16页
2. 配置管理与协同开发管理第16-30页
     ·软件配置管理与软件工程第16-19页
       ·软件工程综述第16-17页
       ·开发环境第17-18页
       ·软件配置管理的IEEE 标准第18-19页
     ·软件配置管理SCM第19-26页
       ·SCM 的概念第19-20页
       ·SCM 关心的内容第20-21页
       ·类化和结构化第21页
       ·SCM 的持久性第21-22页
       ·组件标识第22页
       ·变动控制第22-24页
       ·配置的一致性控制第24页
       ·软件系统的构造第24-25页
       ·配置的状态处理第25页
       ·支持管理的长事务第25页
       ·协同工作支持第25-26页
     ·在配置管理中使用数据库第26-28页
       ·包含数据库的必要性第26页
       ·支持版本需求第26-27页
       ·长事务处理的需要第27-28页
     ·软件配置管理与面向对象技术第28-30页
       ·面向对象的技术支持第28页
       ·存储无结构软件对象第28页
       ·处理复杂对象第28-30页
3. 软件版本模型分析第30-50页
     ·版本模型第30-33页
       ·与版本模型相关的概念第30-32页
       ·两种版本模型VOM 和COM第32-33页
     ·版本的产生第33-38页
       ·修订产生版本第34页
       ·变体产生版本第34-35页
       ·整理合并产生版本第35-36页
       ·生成配置项的版本第36-37页
       ·利用增量存储生成版本第37页
       ·利用变动集产生版本第37-38页
     ·版本操作和数据库第38-39页
       ·数据库对版本的支持第38页
       ·版本操作的透明性第38-39页
       ·版本操作与数据模型第39页
     ·最基本的版本控制工具第39-41页
       ·SCCS第39-40页
       ·RCS第40-41页
     ·用于代码管理的系统第41-42页
       ·CVS第41-42页
       ·CodeMan第42页
     ·有组修订特征的工具第42-44页
       ·Adele第42-43页
       ·DaSC第43-44页
     ·用于项目管理的系统第44-45页
       ·PVCS第44-45页
       ·MS SourceSafe第45页
     ·其他一些版本工具第45-46页
       ·具有对象特征工具Object Store第45页
       ·基于变动的版本操作工具EPOS第45-46页
     ·版本模型的分类第46-48页
       ·按基础结构分类第46-48页
       ·其他分类第48页
     ·版本模型系统发展趋势第48-50页
4. 面向组件增量的版本控制方法第50-88页
     ·协同版本模型CDOM第50-54页
       ·走向联合和统一的版本模型第50-51页
       ·版本模型的超级结构第51-52页
       ·CDOM 的统一性问题第52-54页
     ·CDOM 中的软件版本第54-56页
       ·版本定义第54页
       ·增量的获取第54-55页
       ·区分对象的版本第55-56页
     ·CDOM 版本模型第56-57页
       ·CDOM 的两层控制结构第56-57页
       ·CDOM 的工作原理第57页
     ·组件选项控制层第57-67页
       ·工作过程第57-58页
       ·特性选项的生成第58-59页
       ·数据库中的版本选择第59页
       ·改动结果回写第59-60页
       ·特性选项的可见状态第60-61页
       ·选项控制层的形式化描述第61-64页
       ·改动的扩散问题第64-67页
     ·组件修订控制层第67-71页
       ·组件对象间的相互依赖第67-68页
       ·组件对象集视图管理第68页
       ·组件对象的并行修订第68-69页
       ·开发历史的记录第69页
       ·版本的合并固化第69-70页
       ·修订的内容封装第70页
       ·选项内容的展开第70-71页
     ·使用CDOM 版本模型第71-81页
       ·CDOM 工作过程第71-74页
       ·组成粒度与版本的间隔第74-76页
       ·举例第76-77页
       ·选项的使用第77-78页
       ·从管理者角度看组件的版本第78页
       ·有效状态第78-79页
       ·完全选择第79-80页
       ·稳定状态第80-81页
     ·CDOM 统一版本操作第81-88页
       ·统一的版本表述第81-83页
       ·统一模型优缺点第83-88页
5. SourceWeb 协同开发方法第88-113页
     ·协同开发系统要具备的特性第88-91页
       ·支持组开发第88-89页
       ·支持版本控制过程第89-90页
       ·支持协同目标的确立第90-91页
     ·协同开发技术第91-93页
       ·支持并行的基础第91-92页
       ·几种新的方法第92-93页
     ·构造协同开发系统SourceWeb第93-95页
       ·SourceWeb 系统的目标第93页
       ·SourceWeb 软件组件概念第93-95页
     ·SourceWeb 的组件对象模型第95-99页
       ·组件对象关联第95-97页
       ·组件对象创建第97页
       ·SourceWeb 的类化第97-99页
     ·SourceWeb 的协同开发模型第99-101页
       ·自发组成的协作组第99页
       ·协同信息表第99-101页
     ·SourceWeb 的任务模型第101-103页
       ·任务划分第101-102页
       ·任务调度第102-103页
       ·任务与事务处理第103页
     ·开发活动的管理第103-109页
       ·需求驱动第103-104页
       ·逻辑结构与物理环境第104-105页
       ·SourceWeb 对开发者的要求第105-106页
       ·SourceWeb 的使用第106-109页
     ·SourceWeb 性能考察第109-113页
       ·通信流量第109-110页
       ·协作交互频率第110页
       ·存取组件对象的信息量第110-111页
       ·时间代价第111页
       ·安全性一致性第111-112页
       ·其他第112-113页
6. SourceWeb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13-125页
     ·SourceWeb 的设计第113-121页
       ·SourceWeb 的功能划分第113-115页
       ·SourceWeb 的层次结构第115-116页
       ·SourceWeb 的版本存储第116页
       ·SourceWeb 的事务处理第116-119页
       ·SourceWeb 的事务分类第119页
       ·操作事务(命令集)第119-120页
       ·SourceWeb 软件对象的全局名字空间第120-121页
     ·SourceWeb 的实现第121-125页
       ·SourceWeb 的对象类第121-122页
       ·Source Web 界面第122-125页
7. 结论第125-128页
     ·新的研究方向第125-127页
       ·系统结构方面的突破第125-126页
       ·产品的表示第126页
       ·产品软件体系结构的突破第126页
       ·研究领域的扩展第126-127页
     ·结论第127-128页
8. 附录A 源代码管理系统CodeMan第128-140页
     ·Codeman 的功能第128页
     ·Codeman 通信方式第128-129页
     ·Codeman 中的命令语句(关键字语法)第129-130页
     ·PACKAGE 的种类第130-131页
     ·运行Codeman 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第131页
     ·Primary Codemam 中的操作第131-133页
     ·用户端的工作第133-134页
     ·代码库的结构第134-135页
     ·Second Codeman 的工作第135-137页
     ·CodeMan 存在的问题第137-139页
     ·附言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C-DC开关变换器的非线性分析及拓扑研究
下一篇:机电对象的自适应模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