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壳聚糖概述 | 第10-18页 |
·壳聚糖的物理性质 | 第11页 |
·壳聚糖的化学性质 | 第11-13页 |
·O-酰化和N-酰化 | 第12页 |
·含氧无机酸酯化 | 第12页 |
·醚化 | 第12页 |
·N-烷基化 | 第12页 |
·氧化 | 第12-13页 |
·螯合 | 第13页 |
·对酸的吸附 | 第13页 |
·接枝共聚 | 第13页 |
·交联 | 第13页 |
·降解方法及机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化学法降解壳聚糖 | 第14页 |
·酶法降解壳聚糖 | 第14页 |
·物理方法降解壳聚糖 | 第14-15页 |
·协同降解的研究 | 第15页 |
·壳聚糖降解产物、交联产物、及其他衍生物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壳聚糖的抑菌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壳聚糖在医学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壳聚糖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壳聚糖在工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壳聚糖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壳聚糖辐射降解技术研究 | 第18-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18-19页 |
·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粘均分子量测定 | 第19-21页 |
·脱乙酰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壳聚糖降解产物结构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2-37页 |
·壳聚糖单-辐照降解 | 第22-23页 |
·壳聚糖协同降解 | 第23-33页 |
·H_2O_2浓度对壳聚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3页 |
·低剂量(0-20kGy)对壳聚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H_2O_2浓度、辐照剂量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 第24-26页 |
·H_2O_2浓度、H_2O_2与壳聚糖体积质量比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乙酸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降解产物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降解产物的脱乙酰度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壳聚糖降解产物的抑菌性研究 | 第38-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材料 | 第39页 |
·供试菌种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0页 |
·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40-41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1-43页 |
·平板法测定壳聚糖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1页 |
·液态培养法测定壳聚糖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1-43页 |
·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 第43-45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附录A 壳聚糖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55-56页 |
附录B 壳聚糖对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