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高速链路分流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课题背景第11-12页
   ·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3-14页
   ·本文的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分流与负载均衡技术概述第15-24页
   ·网络流量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第15-17页
     ·按照处理粒度进行分类第15-16页
     ·按照调度方式进行分类第16页
     ·按照系统实现进行分类第16-17页
   ·传统的网络流量负载均衡技术第17-19页
     ·传输链路聚合技术第17页
     ·DNS 技术第17-18页
     ·代理服务器技术第18页
     ·网络接入负载均衡技术第18页
     ·协议内部支持负载均衡技术第18-19页
   ·网络流量负载均衡设备第19-20页
     ·专用负载均衡设备第19-20页
     ·基于通用路由器的负载均衡设备第20页
   ·负载均衡算法第20-23页
     ·流量分配策略第20-21页
     ·动态调整策略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历史流量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第24-40页
   ·传统负载均衡算法的弱点分析第24-25页
     ·弱点Ⅰ:固定的流组划分方式第24-25页
     ·弱点Ⅱ:盲目的流组调整策略第25页
   ·基于历史流量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第25-29页
     ·算法记录的历史流量信息第26页
     ·重流分割策略第26-28页
     ·流量动态调整策略第28-29页
   ·分流算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29-33页
     ·算法评价指标第29-32页
     ·算法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第32-33页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33-39页
     ·实验环境第33页
     ·算法设计与实现第33-35页
     ·参数设置与结果分析第35-36页
     ·重流分割实验验证第36-37页
     ·算法性能评价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应用层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第40-49页
   ·P2P 流量识别技术与网络流量分析第40-42页
     ·P2P 流量识别技术第40-41页
     ·高速链路流量特征分析第41-42页
   ·应用层负载均衡模型第42-44页
     ·确定最小分流单位第42-43页
     ·流量初始分配策略第43-44页
     ·流量动态调整策略第44页
   ·实验模拟及结果分析第44-48页
     ·算法验证与复杂性分析第44-46页
     ·应用层负载均衡模型参数的设置第46-47页
     ·结果分析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负载均衡模型在路由器分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第49-67页
   ·应用需求分析第49-50页
   ·分流策略设计第50-54页
     ·路由器分流算法第50-51页
     ·策略路由技术第51-52页
     ·端口组策略技术第52-54页
   ·系统处理流程和模块划分第54-56页
     ·系统处理流程第54-55页
     ·系统模块划分第55-56页
   ·系统实现第56-65页
     ·信息采集模块第56-57页
     ·初始化模块第57-59页
     ·分流策略产生模块第59-61页
     ·策略发布模块第61-62页
     ·动态调整模块第62-63页
     ·异常事件处理模块第63-64页
     ·路由策略保存与打开模块第64-65页
   ·系统评价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指标体系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基于概要数据结构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