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架平整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 第11-19页 |
·概述 | 第11页 |
·国内外平整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平整基础理论 | 第14-17页 |
·平整轧制在当今现代化钢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14-15页 |
·平整轧制的优点 | 第15页 |
·延伸率 | 第15-16页 |
·平整特点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平整机工艺及设备研究 | 第19-28页 |
·平整机主要工艺概况 | 第19-21页 |
·机组工艺及设备参数 | 第20-21页 |
·湿平整及粗糙度复制 | 第21-23页 |
·湿平整与干平整的各自优缺点 | 第21-22页 |
·粗糙度复制 | 第22-23页 |
·单机架平整机主要设备 | 第23-28页 |
·开卷机 | 第24页 |
·入口S辊 | 第24-25页 |
·平整轧机 | 第25页 |
·出口导向辊 | 第25页 |
·卷取机 | 第25页 |
·皮带助卷器 | 第25-26页 |
·液压及润滑系统 | 第26-28页 |
·高压系统 | 第26-27页 |
·低压系统 | 第27页 |
·润滑系统 | 第27-28页 |
第3章 单机架平整机控制系统 | 第28-62页 |
·ABB自动控制系统 | 第28-29页 |
·控制器与10点 | 第28-29页 |
·硬件 | 第28页 |
·控制器 | 第28页 |
·I/O模块 | 第28-29页 |
·通讯 | 第29页 |
·硬件配置及通讯网络 | 第29-34页 |
·该平整机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第29-32页 |
·该平整机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第32-33页 |
·平整机通讯网络 | 第33-34页 |
·程序说明 | 第34-37页 |
·相应的程序结构分配如下 | 第34-37页 |
·CPU1完成的功能 | 第34-35页 |
·CPU2完成的功能 | 第35页 |
·CPU3完成的功能 | 第35-37页 |
·控制功能说明 | 第37-48页 |
·延伸率和张力控制系统 | 第37-38页 |
·轧制力控制系统 | 第38-39页 |
·位置控制系统 | 第39页 |
·倾斜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机架传动控制 | 第40页 |
·卷取机控制 | 第40-41页 |
·定位控制 | 第41-42页 |
·液压辊缝控制 | 第42-48页 |
·轧辊辊缝控制 | 第42-45页 |
·液压缸预标定和辊缝预标定 | 第45页 |
·基准值选择 | 第45-46页 |
·基准值斜坡 | 第46-47页 |
·标定顺序 | 第47-48页 |
·弯辊控制 | 第48页 |
·基本控制功能 | 第48-51页 |
·轧机总体控制 | 第48页 |
·轧机预设定 | 第48页 |
·主线速度基准系统 | 第48-49页 |
·自动降速控制 | 第49-50页 |
·工作辊换辊 | 第50页 |
·钢卷和带钢跟踪 | 第50-51页 |
·钢卷跟踪 | 第50-51页 |
·带头跟踪 | 第51页 |
·自动穿带的实现 | 第51-54页 |
·自动穿带理论基础 | 第51页 |
·自动穿带意义 | 第51页 |
·平整机自动穿带的两种基本方式 | 第51-52页 |
·平整机自动穿带允许条件 | 第52-53页 |
·平整机自动穿带操作 | 第53页 |
·自动穿带状态下主要传动设备的功能和状态 | 第53-54页 |
·报警管理 | 第54-55页 |
·事件记录 | 第55页 |
·生产数据记录和收集 | 第55-56页 |
·主要操作界面 | 第56-62页 |
第4章 解析延伸率控制系统 | 第62-81页 |
·延伸率控制思想 | 第62-64页 |
·延伸率测量与计算 | 第64-66页 |
·脉冲发生器测量计算延伸率 | 第64-65页 |
·激光测速仪测量计算延伸率 | 第65页 |
·编码器与激光测速仪优缺点的比较 | 第65-66页 |
·带钢延伸率和轧制力/张力之间的关系 | 第66-67页 |
·材料硬度的计算 | 第67-68页 |
·影响延伸率因素 | 第68-69页 |
·延伸率调节方式 | 第69-71页 |
·反馈调节 | 第70-71页 |
·前馈调节 | 第71页 |
·实际调节效果 | 第71-78页 |
·恒速调节效果分析 | 第71-74页 |
·加速调节效果分析 | 第74-76页 |
·减速调节效果分析 | 第76-78页 |
·存在问题与优化方法 | 第78-81页 |
第5章 平整机消除板形缺陷的研究 | 第81-89页 |
·板形缺陷及板形的表示方法 | 第81-83页 |
·保证良好板形的条件 | 第83-85页 |
·消除来料板形缺陷的延伸率研究 | 第85-87页 |
·板形不良的原因 | 第87页 |
·消除板形缺陷控制手段 | 第87-8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