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语 | 第6-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病原学 | 第10-11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3 致病机理 | 第12-14页 |
·黏附机制 | 第12-13页 |
·侵袭机制 | 第13-14页 |
·感染途径 | 第14页 |
4 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5 病理变化 | 第15页 |
6 诊断 | 第15-16页 |
·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 | 第15页 |
·分离培养 | 第15-16页 |
·感染易感动物 | 第16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 第16页 |
7 治疗 | 第16页 |
8 防制 | 第16页 |
9 动物模型 | 第16-17页 |
10 猪链球菌 2 型的毒力因子 | 第17-20页 |
·荚膜多糖 | 第18页 |
·溶菌酶释放蛋白和细胞外蛋白因子 | 第18-19页 |
·溶血素 | 第19页 |
·IgG 结合蛋白 | 第19页 |
·黏附素 | 第19-20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20-35页 |
第一章 链球菌猪 2 型 BALB/C 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0-2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溶液、培养基 | 第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菌株及培养 | 第21页 |
·不同接种途径易感性测定 | 第21-22页 |
·LD50 测定 | 第22页 |
·感染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 第22页 |
·细菌学检测 | 第22页 |
2 结果 | 第22-25页 |
·不同接种途径易感性测定 | 第22-23页 |
·LD50 测定 | 第23页 |
·临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 第23-24页 |
·细菌分离培养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猪链球菌 2 型 39KD 细胞壁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 第27-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39KD 胞壁蛋白的纯化 | 第29页 |
·39KD 胞壁蛋白对 MPM 的致病作用 | 第29-30页 |
·MPM 的形态学观察 | 第29页 |
·MPM 基因组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29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29页 |
·caspase-3 的检测 | 第29-3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2 结果 | 第30-33页 |
·39KD 胞壁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30页 |
·39KD 胞壁蛋白对 MPM 的致病作用 | 第30-33页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基因组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 第32页 |
·caspase-3 的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全文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48页 |